✔ 最佳答案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
他們倆人都是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兩人都享年七十歲左右。他們的哲學觀點都是主張‘善’。他們都處在動蕩變革的時代。他們倆人都是口述教學,沒有寫書,但他們的成就都成為人類歷史上永垂不墜的學術基礎。
蘇格拉底認為人為了‘活得更好’,必需知道‘善’的本來面貌,萬物的‘善’就是事物的‘是什麼’,求問善之所以必要,是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具備善的事物相當多。孔子說‘仁者,人也’就是說,仁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的總的特點。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壞人’,這是兩位哲學家主張仁善方面的共同之處。
兩位哲學家都注重‘德’的教育。蘇格拉底在1歸納法2認識論3道德科學方面有重大貢獻,努力培養學生的至善心理和至善品德,教育學生友善,勇敢,謙遜。孔子也努力 教育學生建立好的人格。孔子講‘推己及人’‘己之不欲,勿施于人’
又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這是他的安身立命之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記載他的自述:吾十有五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這里講的就是‘道’,他十五歲‘志于道’以求得他所理想的道德品質‘仁’。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又說‘立于禮,成于樂’,這就是他的精神完全達到自覺的程度。‘后來儒家所說‘從容中道,圣人也’。中庸的主張是蘇格拉底與孔子又一相同之處。
蘇格拉底和孔子都是平民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講課一站就是幾個鐘頭,老婆罵他他也不顧,他很幽默,,他被當局污害,說他毒害青年,最后入獄,在獄中仍是樂觀講笑話,不肯逃獄,成為守正不阿的楷模。他的智慧照亮青年學生的心,光耀后世,永垂千古!他和他的學生伯拉圖,亞里斯多德(伯拉圖的學生)為古希臘哲學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孔子更是憂道不憂貧,他本是庶出又是沒落貴族出身,和他母親受盡窮困,污辱,發奮讀書,后來有所成就也沒有一心賺大錢,而是周游列國講學,教很多窮學生,不收孟子的錢,孟子和其他很多學生(如顏回)不但學而有成而且都把老師的教育和哲學發揚光大,成為后世學而不厭的經典!
我只知道這麼一點點,批判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