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民生資料(急)

2008-06-22 1:57 pm
漢朝民生的所有資料,科學

回答 (5)

2008-06-23 2:45 am
科学文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e/EastHanSeismograph.JPG/150px-EastHanSeismograph.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候风地动仪
复原模型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文翁蜀郡作石室立学堂,为地方学校之始,尔后武帝令地方郡县皆立学校,遂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9]后汉国学犹盛,顺帝以降,中央太学增至三万余生。
汉人之学,皆重经验、积往古之学说,因当时之风习,遂有发明制作之专家。
汉朝学术自由,成就博深,春秋战国诸子之学,亦能彰明综括,非有人所称独尊儒术。儒家学者有能综括众家者,而研一家之学者,有如司马谈诸人学道家,阳球诸人学法家,主父偃诸人学纵横家,田蚡诸人学杂家,董安国诸人学农家,虞初诸人学小说家。柳翼谋谓:诸子百家中之主要流派,汉代逊于战国者,惟名家及墨家。
汉代的治国思想。汉代在立国时用法家之法,文景时期,又用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儒家和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不仅强调无为,还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的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 而从汉武帝之后,统治者又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即先用德礼教化,教化无效再施之以刑罚。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对后世历代王朝的立法影响很大。汉宣帝曾有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便是这种思想的精辟阐述。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所毁坏的很多文献,通过汉代学者的记录得以重现,包括五经当中的古文尚书,也是这时候发掘整理出来的。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由于不同学者对经书的理解与记忆都有偏差,学术也被分为不同流派。宣帝时期,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两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到东汉晚期,古文经学走向发达,今文经学日益衰微。
汉政府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世的《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写成于汉代末年。赋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汉代时期,隶书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标点符号的雏形。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f/HanHorse.jpg/200px-HanHorse.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汉朝马的雕像
在科技方面,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感知地震的地动仪。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医圣」。而史书记载华佗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医生(其真实性现在受到陈寅恪等的质疑)。俞跗运用人体解剖术治病。《神农本草经》是这一时期着名的药典。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及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则是数学领域的杰作。其中,《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古代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独轮车、水车和吊桥。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2]。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10]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西汉中后期,宫廷内已出现一种丝质的纸,叫做赫蹏。东汉和帝时,宫内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大大降低了造纸成本,取代简帛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在公元三世纪后传入朝鲜和日本,唐朝后又传入中亚,之后通过阿拉伯诸国进入欧洲与北非,改变了世界文明史。
汉朝为中国道教、佛教两大宗教的形成及传入期。道教也是在东汉时期宣告形成。东汉末年,道教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太平道;另外一支为天师道,亦称为五斗米道。而五斗米道内部还有一个大支派,以于吉为教主,在长江下游地区传播。佛教在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中国第一间佛寺。


HY
2008-06-22 7:07 pm
漢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國曆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由於曹丕篡東漢後,劉備在蜀地建立國號為「漢」的政權,部分史學家遂視其為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份,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蜀漢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漢朝也與其之後的唐朝合稱為「漢唐」,代表著中國帝制時代中最強盛的年代。有人把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2]。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漢朝進一步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漢代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在,「漢人」仍然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亦慢慢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逐漸被稱為「漢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3][4]。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2008-06-22 11:08:41 補充:
西漢歷史
前209年,秦朝末年,由於政令嚴苛,而導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之後六國舊貴族也藉此時機紛紛復國。前206年,項羽在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而劉邦則入關推翻秦廷。其後,項羽在全國分封了十九個國王,封劉邦為漢王,自己則為“西楚霸王”。之後兩股勢力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在蕭何、韓信、張良等人的輔助下,最終在垓下之戰中打敗了項羽,於公元前202年正式稱帝,定國號“漢”,漢朝就此開始。雖然公元前202年劉邦才稱帝,但因史學界計算西漢年數時,為了與秦朝滅亡時間相接,則從公元前206年劉邦稱“漢王”算起,並以十月為漢高祖元年的首月。

2008-06-22 11:08:56 補充: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採用叔孫通的建議,恢復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用蕭何為丞相,採取與民休息、清靜無為的黃老政策。鼓勵生產,輕徭薄賦。在政治上,則先分封功臣韓信、陳豨、彭越、英布等為王,等到政權穩固,則又以種種罪名取消他們的王爵,並一一處死,改封劉氏宗親為王,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史稱「白馬之誓」。此時,由於歷經多年動亂,國力較弱,而劉邦在攻打匈奴時,曾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於白登,即白登之圍事件,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和平。
2008-06-22 6:30 pm
漢朝(前202年[1] - 220年)是中國曆史上繼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前202年—8年)與“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其間曾有王莽短暫自立的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另外,由於曹丕篡東漢後,劉備在蜀地建立國號為「漢」的政權,部分史學家遂視其為漢朝的延續,而將其歸入漢朝的一部份,如此漢朝滅亡則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說法均將蜀漢政權歸入三國朝代史中。

漢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漢朝也與其之後的唐朝合稱為「漢唐」,代表著中國帝制時代中最強盛的年代。有人把漢朝和同時期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稱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2]。漢朝統治時期所確立的社會與政治制度,一直延續到20世紀。漢朝進一步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漢代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中國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到現在,「漢人」仍然為多數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亦慢慢被稱為「漢族」,華夏文字亦逐漸被稱為「漢字」。

漢代起初在漢高祖劉邦時根據五德終始說,定正朔為水德,到漢武帝時,又改正朔為土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的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了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3][4]。因此漢朝有時也被稱為“炎漢”,又因漢朝皇帝姓劉而稱“炎劉
2008-06-22 4:07 pm
漢朝

漢朝按年代和建都分西漢和東漢。


西漢

西漢(西元前206年—西元8年)是我國第一個統一強盛的帝國。在西漢統治的近四百年的歷史中,通過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的改革,使國力強盛、人民安樂,呈現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間,中國一直以世界強國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高祖在位七年間,為了削弱異姓王侯的勢力,先後剝奪韓信、英布、彭越等大將的兵權與封號,加強了中央集權統治。同時制定一系列的“與民休息”的政治方針,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為強大的漢朝盛世奠定基礎。前一八三年,劉恒即位,是為文帝,他與景帝(文帝之子,前156—前143年在位)劉啟都繼續執行高祖所制定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方針,減輕人民賦稅,使漢帝國經濟蓬勃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大大增強,史家稱這一階段為“文景之治”。

漢朝國力逐漸強大起來。前141年,景帝卒,其子武帝劉徹即位。劉徹也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間曾使衛青、霍去病擊敗匈奴,擴大了西漢王朝的統治範圍,保障了漢朝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但多年的征戰使國力下降,於是武帝於晚年停止征戰,轉而大力發展農業,使西漢的經濟繼續向前發展。 武帝之子昭帝繼承其父的方針,繼續實行無為政治,發展經濟,使西漢極盛時期達到了頂點。



經過昭帝、宣帝(前73—前48 年在位)兩代三十八年的“與民休息”的政策的執行,西漢王朝的國力增強,但與此同時地方勢力也隨之增強,嚴重的影響了漢帝國的統治

在漢朝的人文藝術領域,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大史學家——司馬遷。他乙太史令之職,完成了我國第一部通史《史記》,這部著作被後人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另外,漢朝的藝術水準也已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從近年來漢墓出土的一些文物看來,其做工之精細,工藝之考究,並不亞於今日。如四川廣漢出土的執鋤陶俑及廣州出土的漢代木船模型都是做工精細,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西漢自高祖劉邦創建以來,歷經十四代二百三十餘年(其中包括王莽的新朝),使中國一度成為強盛、富饒的大帝國。因此,西漢王朝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興。



東漢


東漢王朝(西元25年—西元220年)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起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

西元25年,劉秀在綠林軍的協助下,以武力擊敗了篡位的王莽,奪得帝位。劉秀身為西漢皇族,故仍定國號為漢,但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是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全面改革王莽所實施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許可權;廢除“官奴”;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西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

東漢王朝在統治上沿用了許多西漢的方針與政策,而且在一些方面做了調整與改革,使之更加適於當時的社會狀況。在東漢前期,政權進一步加強與地方勢力的融和,使國家趨於穩定,在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漢的水準。西元105年,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造了紙張的製造技術,使我國的文字記錄方式脫離了使用竹簡的時代,同時造紙術也作為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流傳至今。東漢對後世的另外一項貢獻是制陶業的發展,它使中國徹底脫離了青銅時代的材料束縛,把一些以前為豪門貴族專有的用品帶入了尋常百姓家。



在自然科學方面,以張衡為代表的東漢學術界,有著很高的成就;張衡則以高超的工藝製造了“渾天儀”、“地動儀”等科學儀器,製造這些儀器的原理至盡仍被廣泛使用。另外,東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是有記載以來第一位利用麻醉技術對病人進行手術治療的外科醫生,他創造的“五禽戲”是我國第一套體操性質的健身活動。



到東漢時期,書法、繪畫已不單純作為文字圖形符號使用,它們的藝術地位逐漸顯露出來,雖然今日東漢流傳下來的藝術品數量不多,但從其中依然能窺得漢文化的風貌。



東漢王朝前後曆十二帝,共一百九十五年。
參考: 漢2朝民生比較好.主要是國家政策以民為主.所以各方面都得到發展.只是刑罰上東漢比西漢酷刑多.
2008-06-22 3:43 pm
漢,炎劉之國也。自秦亡後,項籍為西楚霸王,封劉邦於漢。其後漢與楚爭天下,劉成而項敗,邦乃即皇帝位,立國號漢,都長安。其後文景二帝,寧邦守土,數十年間,國力充盈。武帝乃恃以擊匈奴,征四夷,營西域。連年攻戰,戶口折半。昭宣息兵,至於孝元間,極盛一時。元帝崩後,政事一決於王皇后家,卒為王莽所乘,偽符瑞篡漢,改國號新。莽圖復古,革盡前法,立不世,天下大亂,四方不朝。光武起於草野,平定天下,中興漢道,都雒陽。明章能承於後,復營西域。惟孝和以下,帝不永年,太子方幼,須得南面,外戚宦者,相繼而起,擅國政,亂朝綱。士子患之,起而清議,乃興黨獄,盡絕賢臣。朝中無人,國事日衰,民生不樂,太平道乃廣招黎民,為亂中原。靈帝乃改刺史為州牧,授以大權。亂事雖平,州牧各據一方,相互攻戰。獻帝流離,終為兗州曹操所持。操故後,其子丕令獻帝禪讓,改國號魏,漢遂亡。漢中王備乃自嗣於成都,以存漢祀。力支三十餘年,後主出降。漢自高祖即位,至後主降魏,歷四百又五年卅一帝。漢制承秦,頗有所改,垂用後世千年。尊儒術,定曆法,未嘗不沿襲於後。故有謂漢大綱正也。


收錄日期: 2021-04-23 13:17: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2000051KK003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