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雖然眾多現代的史家將安史之亂的責任歸咎於唐玄宗(要知道,史家總是要求某些角色承擔某些責任,以圓說自己的觀點),但我不敢苟同。我認為制度才是安史之亂爆發的主因。唐初,國家建立了一套藩鎮的制度,它雖然協助了中央鎮守邊疆,但長久下來卻造成了對朝廷的離心力。而這種制度是沿襲已久的,非唐玄宗可輕易改變。我認為,唐玄宗對安史之亂的確有一定的責任,但並不多。
2. 宋太祖鑒於唐末、五代藩鎮割據一方的現象,分別決定實行強幹弱枝和重文輕武的政策。這種政策的確維護了宋室本身的國祚,卻客觀上削弱整個民族的力量。由於實行強幹弱枝,優越的兵力、財力集中於京城,導致戌守疆域的反而是老弱殘兵,這大大削弱了國家對外戰爭的勝算,對外戰爭自然連番失利。又由於實行重文輕武,國家大興文風,意欲出人頭地的平民都攻讀文學,加上文官的政治風險相對較少(宋室中期仍對武將有所忌諱),導致較少人投身於軍事,削弱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3. 由於明太祖實行君主集權措施,提高君王權力,廢止宰相,兼統原由宰相管理的六部,令大臣、外戚難以干預朝政。而一切的政令又須經內閣的大學士草擬後再經皇帝親自硃批,使權力緊握於君王一人手中。本來這對防止旁人擅政有很大用處,然而明朝中葉以後,皇帝多對政事不感興趣,耽於玩樂,面對每日大學士送呈的政令,自然心生煩厭,於是便交由宦官代為硃批,導致宦官無形中成為國家的最後決策人。自此,宦官便嚴密控制朝廷,形成干政的局面。
4. 宣揚國威: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足跡遍及東南亞,甚至非洲東部海岸。鄭和沒有像其後的歐洲人蹂躪各地原居民,反而與各地元首見面,送來大量禮物,使明朝在世界的地位和名氣大大提升。接下來的十數年間,多國元首或其代表先後到達北京城,覲見明成祖,大增明室的國威。
開發南洋:除了送來大量禮物,鄭和船隊更在東南亞各地,指導各地居民耕作,開啟了南洋的歷史新頁。由於中原的技術輾轉進入南洋,當地的生活質素被大幅提高。此外,這也間接導致了一批批華人先後到達甚至定居南洋經商,使南洋逐漸繁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