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聖經講既挪亞方舟是事實?

2008-06-20 9:07 am
點解聖經講既挪亞方舟是事實?
傳福音點樣可以把救恩"戴"給人?應從何說起..thx~

回答 (6)

2008-06-20 2:28 pm
✔ 最佳答案
創6:7 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
創6:8 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
創6:9 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
創6:10 挪亞生了三個兒子,就是閃、含、雅弗。
創6:11 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
創6:12 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
創6:13 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
創6:14 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的造,裡外抹上松香。
創6:15 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
創6:16 方舟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
創6:17 看哪,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創6:18 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
創6:19 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
創6:20 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每樣兩個,要到你那裡,好保全生命。
創6:21 你要拿各樣食物積蓄起來,好作你和他們的食物。」
創6:22 挪亞就這樣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

挪亞等八個人,四男四女,有咁大能力去做一個咁大嘅方舟?鋸木都嚟唔切,仲何况造一條大舟?!?!?!

樓主你信哂最後嗰句「創6:22 挪亞就這樣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
咁嘅神話你都信???

傳福音?「傳覆陰」就真,黑皮書最最有用就係顛「覆」羊智慧嘅「陰」謀。覆陰唔應該傳開去,否則人類將變回蟲一樣咁冇腦冇智慧,你好想咁咩?

2008-06-22 09:15:47 補充:
樓下joyestkeung君:

請出示黑皮書那書章節有描述他們八人用愚公移山方法去做方舟。
2009-02-21 12:49 am
fuffhk你作為旁觀閒人,就不要插手討論,非禮勿言是也!

2009-02-20 16:56:24 補充:
諾厄方舟的事蹟正正與各部族的口傳的創世傳說有不少類同之處,天主的啟示既神聖亦真實,偉哉萬軍的上主!
2008-07-01 12:01 am
joyestkeung君,

你果然是神的門徒,
主說給你聽樓上的是佛教徒。
你真的有恩典!!!

佛教徒果然天生是給基督徒呼喝, 咒罵, 針對!

可是回教也給徒督徒的一樣回饋
這真是欺善怕惡囉
2008-06-29 5:30 pm
基督徒並沒有盲信,由考古、科學等角度都能證實我們的信仰是可信的

因為--

一、諸多考證確實可信

jlovem的福音分享室~~^_^~~
http://groups.msn.com/jlovem/page.msnw
(文章多達三千篇)
內容:聖經預言、天堂陰間異象、個人見證、聖經科學見證、考古論證,基督信仰疑惑解答、神創論VS.演化論
2008-06-22 6:17 pm
有人認為聖經中挪亞洪水的記載是不真實,其中之一的理由是,怎可能有這麼巨量的水淹沒大地呢?
這麼巨量的水絕不可能是來自現今通常在大氣層中找到的水氣,因即使所有水氣都變成雨落下,也沒可能淹沒山丘的。
這些巨量的水必然另有來源,請留意在創世記載中的啟迪:
創1:6,7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空氣以下的水是海,但空氣以上的水又是甚麼呢?顯然是有大量濃密的水蒸氣,高高懸浮於地球之上,在大氣的上層環繞著地球。
在離地面800公里左右,地球大氣層的一層被稱為熱成層(亦稱熱氣層或增溫層)。在這一層之內,氣溫會因高度而迅速上升,有時甚至可以高達2,000℃,目的在消滅飛向地球的流星隕石,免得地球被撞擊。
高温便是保留大量水蒸氣的必須條件,而水蒸氣是比大氣中的大部份氣體還輕。所以,地球曾有巨量的水蒸氣位於大氣的上層的說法,在科學層面來說是成立。

世界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海拔7756米,主峰珠穆朗瑪海拔高度8844米。不少人認為挪亞洪水是沒可能淹沒這麼高的山!
創7:19 “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
其實,挪亞時代的高山顯然沒有現今的這麼高。
詩104:8 “諸山升上,諸谷沉下,歸你為他所安定之地。”
科學家也同意聖經的這句話,地球板塊的移動是會做成山嶺和海盆升降的。
位於歐洲的阿爾卑斯山,其中最高峰白朗峰,是海拔4808公尺。科學家曾在高聳的阿爾卑斯山現發,石上遺留着貝殼和壓在石裡的甲殼類動物,明顯證明阿爾卑斯山也是曾經淹藏在水之下。
挪亞的日子,當天上的大水幕降下時,洪水的巨大重量必然令地殼發生變化,使地殼較薄的部份發生摺曲的現象,令新的山峰隆升,舊的山峰則升到更高的高度,而海床則受重壓而下沉,形成深溝。
所以,現今的高山必然是在洪水之後才隆升到現時的高度。

科學家估計,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90公尺,而陸地的平均高度是840公尺,而海洋的容量是陸地的11倍,因此,若將所有山嶺移平來填海,海水仍可淹浸地面達數千公尺之深。
所以,從科學的層面來說,挪亞洪水是可以淹沒當時的高山。

另一方面,洪水之後,巨量的水又為何消失了?
這些水必然流進海床裡。
在各大陸板塊之間,有不少巨大的海底深淵,科學家稱之為海溝。世界海洋大約有30條海溝,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是馬里亞納海溝,它位於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東南側,深度大約11,034米。比喜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瑪還多出2200米。
很可能,洪水的巨大壓力令地球板塊移動,使海底下沉,形成這些海溝,且成為深不可測的海洋深溝,從而盛載了巨量的的洪水。
另外,地球七大洲都有冰川。冰川的總面積約達16227500平方公里,即覆蓋了地球陸地面積的11%,約佔地球上淡水總量的69%。現代冰川面積的97%﹑冰量的99%為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兩大冰蓋所佔有,特別是南極大陸冰蓋面積達到1398萬平方公里(包括冰架),最大冰厚度超過4000米。顯然,挪亞時代,不少的洪水現今已變成冰川了。
除此之外,洪水之前,這層大量濃密的水蒸氣,必然令地球產生温室作用,所以,當時的地球温度,並沒有現今兩極與赤度的迥異差別。一旦這大水幕消失後,地球南北兩極温度迅速下降,冰封了巨量的水。
毫無疑問,海洋的深溝,七大洲的冰川無疑儲藏着挪亞時代的巨量洪水。

挪亞也有傳福音,當時若有人願意服從福音,也會得到救恩。
彼後2:5 “神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
古中國的字,不少是象形的,是跟據事物和物件的形狀而演變出來,是有意義的。中國的 “船” 一字,拆開是 “舟” “八” “口” ,而聖經記載是,挪亞一家八口在方舟裡保存性命。顯然,單在文字方面,已對我們有影響了。
太24:37-39 “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
耶穌的話顯示,他回來的時候,世人的生活態度與挪亞時代是十分相似。 “吃喝嫁娶” 乃日常生活的特色,本身沒任何不妥,但當時的人忽略了一件更重要的事,那便是上帝的旨意和計劃:
耶穌說他回來的時候,世人的生活態度也一樣,只關心日常的 “吃喝嫁娶”,即使耶穌的門徒很努力向世人宣告上帝的旨意,人們也亳不理會:
太24:14-21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因為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後來也必沒有。 ”
雖然,大部份世人都對上帝的旨意毫不感興趣,但上帝的計劃仍是按部就班地進行。挪亞時代的大洪水使無數人喪失生命,但挪亞一家八口卻得救。今日,真正的基督徒也像挪亞一樣,努力傳福音,使人在將臨的 “大患難” 保存生命,得享救恩。
2008-06-20 8:04 pm
上面的佛教徒,希望你尊重他人的宗教,若不然,人也不會尊重你的宗教,看你攻擊基督教的手法,就知你的品性如何,你所信的宗教,又怎叫人信服。

並且你所言又甚偏激,你說只得八人又何如能建造這麼大的方舟;你又可否知道,他們用了多少年來建造?

你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你連移公移山的道理都不曉得,想你所知甚少?不如,你去好好繼續研究佛經,看看你的佛是否叫你四處攻擊他人?你如此執著,看來,你連佛教的入門還未做到,層次可說極低啊!哈哈!

2008-06-20 16:11:59 補充:
西史你可讀通與否?你又能分別政治與信仰嗎?

耶穌基督所說:”我的國不在地上”,你可否明白這話?

知之為知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008-06-20 16:17:42 補充:
天上戰禍豈不是就因有如樓下者,先以言語挑釁,結果未有先而回覺,計而動武的情況哪,果然是死人領路:

樓下:
太平不曾由你開,戰禍卻因你而起呀!

2008-06-20 16:18:04 補充:
不是天上,而是天下

2008-06-20 16:19:10 補充:
打錯字,全句是:

天下戰禍豈不就是因有如樓下者,先以言語挑釁,結果就有先而口角,計而動武的情況哪,果然是死人領路:

樓下:
太平不曾由你開,戰禍卻因你而起呀!

2008-06-24 15:13:10 補充:
自己去找找吧!若看不到,看看基督教的釋經書吧!


收錄日期: 2021-04-30 11:39: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20000051KK001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