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一問 20分

2008-06-20 5:48 am
求簡單易明分別平仄方法!

簡單易明容易者為Best Ans.

Thx.
更新1:

除了查字典這最後辦法

更新2:

尤其 平 上聲為之難分

更新3:

cheetahlouis 如果沒有信心,可用普通話來作旁證: 鄧字普通話讀第四聲,去聲字來的。 粉字普通話讀第三聲,上聲字來的。 婚字普通話讀第一聲,墳字普通話讀第二聲,第一聲和第二聲都屬平聲。 (普通話沒有入聲,所以Step1是必須先做的。) 普通話和粵語有關連喔?

回答 (3)

2008-06-20 8:49 pm
✔ 最佳答案
不查韻書,不查字典,而能辨平仄,我有個方法,不過只有九成可靠。這方法看來好像很複雜,其實不難,不過要以粵語為基礎,補以普通話。粵語九聲,可標在五線譜中,只要分到音的高低,即能分辨平仄,甚至調類。

調值數字大表示高音,5為最高;數字小表示低音,1為最低。(此圖不必強記)
陰入,第七聲,調值由5到5
陰平,第一聲,調值由5到3 (口語存在超平調,第一聲,調值由5 到5 )
陰上,第二聲,調值由3到5
陰去,第三聲,調值由3到3
中入,第八聲,調值由3到3
陽去,第六聲,調值由2到2
陽入,第九聲,調值由2到2
陽上,第五聲,調值由1到3
陽平,第四聲,調值由2到1


Step1、辨別是否入聲字
凡急促煞韻的是入聲字,韻尾為-k、-t、-p,屬仄聲。因為入聲字還存在聲調的高低,不先抽出,或會誤認其他聲調,而且入聲是最易辨別的。字如:
燭、捉、俗
必、跌、別
急、鴿、及

Step2、辨別某字是否最高調或是最低調
只要不是入聲字,聲調中最高音的是陰平聲,最低音則是陽平聲,均屬平聲。

粉字是否平聲呢?試保持同一聲母同一韻母,提高嗓子,還有婚字;把嗓子降到最低,還有墳字。那麼,粉字不是平聲了。

婚字,再提高一點音,沒有一個字可對應,它是最高音的,所以是平聲字。

墳字,再把聲調降低一點,也沒有一個字可對應,它是最低音的,所以是平聲字。
但有點必須注意的,如果聲母是不送氣的,該字就沒有陽平聲。不送氣的聲母有b-、d-、g-、gw-、z-。如鄧字(dang),找不到更低音的字,以為是平聲,是錯覺,因為定字是d-聲母的,沒有與其對應的陽平聲。可以換一個送氣的聲母然後把聲調降到最低,還有滕字(tang4),那就試到定字不是平。送氣的聲母有:p-、t-、k-、kw-、z、s-、c-、f-、h-、w- 等等。
如果沒有信心,可用普通話來作旁證:
鄧字普通話讀第四聲,去聲字來的。
粉字普通話讀第三聲,上聲字來的。
婚字普通話讀第一聲,墳字普通話讀第二聲,第一聲和第二聲都屬平聲。
(普通話沒有入聲,所以Step1是必須先做的。)
如果只分平仄,不細辨調類,到了這裏已經足夠。

Step3、辨別某字的聲調是否往上揚
既不是入聲字又不是平聲字,餘下來的只有上去聲的字。上去之分主要是,上聲在發音途中,聲調會微微上揚,如上圖中調值由3到5,或由1到3,情況就像普通話的陰平聲(第二聲),這點也是平聲和上聲的區分。只要找一些音高不同的字比較一下,比較時不妨唸得長一點,分別就明顯多了,如:
體(上揚),梯(平板),涕(平板),體字上聲,聲調偏高,所以是陰上聲。
裏(上揚),雷(平板),類(平板),裏字上聲,聲調偏低,所以是陽上聲。
也可以借普通話求證,體字和裏字讀普通話第三聲,上聲是也。
Step4、辨別某字的聲調是否介於中位
如果某字不是入聲,聲調不高不低,即上圖的調值由3到3,或由2到2,又不是往上揚的,那就是去聲了。但去聲的陰陽非常難分,陰去聲的調值只是比陽去聲的高一點點,日常說話未免一聲兩讀,本人也感到困難。
變字和辯字都是去聲,變字的聲調比辯字高了少許,所以變字是陰去聲,辯字是陽去聲。

粵語(尤其是口語)有些字已脫離了傳統的調類定位,平變仄,或仄變平,如夭(折)、妖、辮、磅、檔、阺、誒、刊、孺、貓、爸、徬、捶、棰、曚、麼、檸、楺、傻、唏等字。故說這方法不過九成可靠。

2008-06-20 17:48:05 補充:
有密切關系的,因為兩者都是中古漢的分支。普通話受過非漢藏語系的影響,失去了入聲。除了入聲字外,普通話中絕大多數平聲字就是粵語的平聲字,也是中古詩詞的平聲字,仄聲亦然。

唐宋時代有《切韻》系統的韻書約束聲調,粵語主要是據此對應出平上去入。元曲的韻書是《中原音韻》,《中原》主要是根據當時的實際語音編成的,調值固然有所變化,但變化總有規律,也是說,平上去還可與宋代絲連,只有入聲分散在餘下的三聲。《中原》約束了北方官話的平上去,北方官話一再清化(陽變陰),成為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去新四聲。

2008-06-20 17:50:32 補充:
唐宋年間,大量中原人南移,唐宋語音特徵保留在粵語區,固守南方,避過了元代語音的洗禮,完整地保留入聲系統。可是語音終有變化,古代的清音和濁音,化為今之陰陽。古清濁沒有高低音之別,粵語的陰陽卻是高低音之分,也是說,古平上去入,分裂為粵語的陰平、陰上、陰去、陽平、陽上、陽去、陰入、中入和陽入。普通話和粵語的調值不一致,但各自各地系統地演變,類別還有良好的對應關係。

2008-06-20 17:54:44 補充:
略舉一些常用字而相方不同的。

普通話仄聲時,粵為平聲:爸辮擠框眶傻妊忘馴
普通話平聲時,粵為仄聲:鼻糙閡毆剖煽

晚唐出現濁上變去的現象,北方話當了官話,也承襲了這現象,粵語走得早,其中一部分還是感染了。部分粵語上聲字卻是普通話的去聲字。如:黯抱倍婢髀盾婦頷厚賄竟境戀市似腕緒映柱繞

但上去均為仄聲,無礙辨別平仄,如欲辨別平上去,普通話只能作旁證。

2008-06-20 21:58:12 補充:
抱歉,錯字,「但有點必須注意的」一段尾,「定字不是平」改為「鄧字不是平」。

2008-06-21 14:53:44 補充:
抱歉,更正Step3,「情況就像普通話的"陽"平聲(第二聲)」

2008-06-23 15:37:32 補充:
我應該再次強調的,「先把入聲抽出」,篩去入聲是第一步,這裏凡論及普通話用字都已不包含入聲字。

我看王力著的《詩詞格律概要》,只在入聲字上加上標記,以示仄聲,普通話讀者能自行辨別餘下的平仄。說普通話的人面對入聲字只能強記,剩下的平仄就算不上甚麼問題。

入聲字不算在內,普通話確有跟傳統平仄倒置的現象,但這變異情況不過一成。當然用粵語來驗已經足夠,如果連同普通話(必然以規範的原調作準)來驗,只要抽離入聲字,逾九成的平仄是一致的,若發現不一致的,如辮字、鼻字等,則非據韻書不可。我說幾多成可靠是假的,在網上找幾首律詩或韻書來查證,自有分曉。
參考: , 字例在本人輸入的SQL,有誤請指正
2008-06-20 9:33 pm
你可以查一般的有廣東話讀音的字典,只要是第1或第4聲的就是平聲,其他的是仄聲。此法可隨時方便使用。

但由於古今音韻的歧異,以今音判別之,只能有9成半的準確率。可試查:

http://www.chinese-artists.net/poem/default.htm

讀粵語的平聲時,你會感覺到音的高低沒有改變,一直是那個key。
讀粵語的上聲時,你會感覺到越把音拖得長,音會越來越高。

如仍有疑難,請繼續在此留下你的問題。

2008-06-20 13:38:37 補充:
補充一句,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四聲是為新四聲,與真正的四聲有著很大的出入,尤其在入聲的問題上﹗因此如果本身懂粵語,一定要透過粵語來辨別呀﹗

2008-06-22 22:54:11 補充:
真正的四聲(粵語)和現代普通話間根本無所謂良好的對應關係﹗﹗
由於北方民族的到來,導致北方語系(普通話)演化至消失了入聲。
而這一大批入聲字並沒有全部歸入平、上或去的某一聲調,導致有些入聲成了平聲,有些成了上、去聲,因此用普通話,根本無法肯定地辨別平仄。而保守估計,這批字也佔所有漢字的至少百分之十五,大家能說這是所謂個別例子嗎﹗

2008-06-22 22:54:30 補充:
此外,由於北方人口音的特性,導致不少音調被北方語系改變。明明是仄聲,可能由於他們的日常口語而變成平聲,這更大大增加了用普通話辨平仄的可能性。
因此,容我再次在此語重心長地說,如果實在有興趣寫古詩詞、或研究古詩詞,請務必不要依照普通話等北方語系呀﹗所以我才說必須透過粵語(或閩語等南方語系)來辨別呢。因為它們仍保留中古時代的語言系統呀﹗

2008-06-27 13:42:57 補充:
我也應該再次強調的,發問的這位朋友所求的是一套簡單易明的分辨平仄之方法,敢問,如果憑粵語能很大程度上直接分辨平仄,是否比用普通話以各種繁贅的方法分辨平仄簡單、易明(我可是頭一次聽聞要背入聲字呢﹗)?
假如發問的這位朋友熟諳粵語,那我建議他以粵語辨平仄,不是比用普通話快捷得多嗎?難道諸位認為這之間還存在任何疑問嗎?除非他說明需要普通話的方法,否則,既然是在香港的知識+提出這個問題,我自當假設他熟諳粵語了。這樣一來,粵語於他而言就是最簡單易明的方法了。因此,在以簡單、易明為前提下,以粵語分辨平仄是最為準確的,也是最逼近題意的。
參考: my knowledge, my knowledge, my knowledge, my knowledge
2008-06-20 7:32 pm
普通話的聲調分四聲
1 陰平——第一聲
2 陽平——第二聲
3 上聲——第三聲
4 去聲——第四聲
第一聲第二聲是“平”,第三聲第四聲是“仄”
粵語語音有九聲,“平”聲與普通話相近(有時不同)其余都是“仄”
例如: 青山依舊在 平平平仄仄
幾度夕陽紅 仄仄平平平
普通話上聲不是平是第三聲是仄

希望幫到你!
參考: 我


收錄日期: 2021-04-21 01:38: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19000051KK027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