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精神虐待

2008-06-19 8:26 am
一個男仔當女朋友係精神支柱
但又不停精神虐待佢
直至個女仔頂唔住,同佢分手
男仔又陷於崩潰
點解男仔當女朋友係精神支柱,都會虐待佢
男仔係有咩心理病?點解會咁?
有無野可以解釋哩種狀況?
同埋,男仔有無得醫?
更新1:

我需要專業d既回覆,唔該

回答 (3)

2008-06-20 11:07 am
✔ 最佳答案
哈,其實只有以上的有限資料是很難準確地分析到他的原因的。但我都想試下用我的有限知識來大路分析他。^^

首先男性出生後第一個情人便是母親,稱為「伊底帕斯情結」。因此將來男性將所選擇的情人會以自己的母親為藍本。而每個人的內在,與生俱來便存有陰(女性面)陽(男性面)性,男性會對一些相似於自己陰性的女人會特別生好感,稱為「阿里瑪斯情結」;而女性對相似於自己陽性的男人一樣,稱為「阿里瑪情結」。(哈,這可解釋為什麼「男人唔壞,女人唔愛」和為什麼有的女人總是遇上壞男人等現象了!)

且出生後,我們會受環境、認知、特質等因素而影響其人格發展。因此我們的「陰陽性」也隨之變化,所以我們會在不同時期會喜歡不同類型的對象,但藍本依然是母親。而男人對伴侶的態度,相信可與母親之關係程度而有所影響。從艾利克森的心理社會化發展理論與佛洛依德的性心理發展理論,我們從出生開始,我們已經開始發展日後的人格。佛洛依德更認為我們日後的發展其實在3歲的時候已經決定了。

如果要我從這個個案去大圍分析,我會認為:

他不是獨子,可能還有弟妹。他對母親的心態是既愛又恨,經常與母親爭執,可能較尊敬父親。他情緒容易處於孤立及焦慮。他不善於表達自己,且出現角色混淆,因此他渴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同。當然,如果可以知道更多的資料會更有利結果!例如他的年齡、小動作或採取甚麼形式的精神虐待等! ^_^

從佛氐的理論去看,我們怎去對待伴侶及人格等,很多時主因是來自於父母在我們兒時怎對待我們。因此我才有以上的分析。

假設我們已解決了他的行為成因,但為什麼他明知這會最終都傷害到自己的,卻不自我約束呢?
^_^ 哈,這原因太多了!可能是生理疾病、可能是心理疾病、可能他有苦衷、也可能是自己的死之本能、也可能是對方的情結等等..........

在此我就假設他是一個正常人,沒有其他特殊因素吧!我們在人際網絡中會有多於一個分支,而每分支各有不同的人,所以我們在不同的分支會有不同的行為,因此我們在不同的分支自然會有不同的人格,─ 稱為「人格面具」。這是正常的,因為假如沒有「人格面具」那麼我們就常處於不安與焦慮之中。它,是保護我們的。但我們在總多分支中究竟那一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呢?答案是沒有一個是真的(包括獨處時),也並不全然是假的。那麼既然沒有一個是真我,那麼真我何時才會釋放呢?當然很多時候都會,但其中的一個情況下會比較明顯和普遍,就是在「家裡」。

試回想,當我們在朋友面前、在工作之下、在不安之中,很多的情緒都在家裡表現出來的。有時朋友不小心傷到自己,我們會忍耐,但很多時家人煩到你,你就會大發脾氣。原因是家庭是養育我們,他們了解我們,我們在這成長因此知道這是安全的。所以我們也敢放心向親人發洩。這也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稱為「轉移」。

我相信在某程度他對那女仔當成了親人。而他過往的成長歷程,一直都採取這種方式與父母溝通,因此習慣了這種溝通方式。加上不善表達自己的他,又如何表達內心的感受呢?

其實這個案不算是甚麼心理病,只是一些情緒問題。多做運動、充足睡眠、有生活規律和擴闊社際會有很大的幫助。^_^

希望我的分析沒有錯la!也希望幫到你!^^
參考: 《心理學》、《精神分析新論》、《容格》/《榮格》、《原型》、《人格心理學》、自己 ^^
2008-06-19 9:02 pm
依以上內容, 我相信男仔生活圈子狹窄, 缺乏健康既家庭及社交生活. 男仔視女朋友係佢生活既全部.

當男仔見到女朋友跟其他人接觸, 如普通朋友或是將時間放在學習或工作時, 男仔感到被奪去佢最重要既東西. 男仔隨之而起妒忌心及作出負面行為. 目的是要將女朋友全部佔有或是希望女朋友亦同樣地付託於他.

男仔未必是存心傷害女朋友, 可能是無法控制自己. 佢需要的是被關心及建立正常社交生活.

個人建議男仔應找社工或輔導員傾談, 這並不是代表他有心理病, 人生有起有跌, 當在低谷期, 係需要其他扶他一把, 助他跳出困局.
參考: 自己經驗
2008-06-19 8:40 am
因為係發洩一種,

可能個女仔做左一D令男仔唔仲意既事,

或者個男仔壓力大,但冇方法控制到自己。



個男既仲意佢,唔想佢走,
SO陷於崩潰。


帶佢睇E生啦~


收錄日期: 2021-04-23 22:40: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19000051KK000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