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內政部營建署「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
在地形圖上劃方格(25m×25m)
以下列二個公式之一,計算方格內之平均坡度。
1.
S(平均坡度,%)= (方格內等高線長度×等高線高差間距)/方格總面積×100%
2.與「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同,詳下
建築技術規則第261條(
http://w3.cpami.gov.tw/law/law/lawe-2/rule1-13.html)
本章建築技術用語定義如左:
一、平均坡度:係指在比例尺不小於一千二百分之一實測地形圖上依左列平均坡度計算法得出之坡度值:
(一)在地形圖上區劃正方格坵塊,其每邊長不大於二十五公尺。圖示如左:
(二)每格坵塊各邊及地形圖等高線相交點之點數,記於各方格邊上,再將四邊之交點總和註在方格中間。圖示如左:
(三)依交點數及坵塊邊長,求得坵塊內平均坡度(S)或傾斜角(θ),計算公式如左:
nπh
S(%) = ───×100%
8L
S:平均坡度(百分比)。
h:等高線首曲線間距(公尺)。
L:方格(坵塊)邊長(公尺)。
n:等高線及方格線交點數。
π:圓周率(3.14)
(四)在坵塊圖上,應分別註明坡度計算之結果。圖示如左:
我們還在找「穩定」的地形計算方法:不會隨著網格位移、旋轉、大小而變化的地形計算方法。
坡度之計算,可能隨地形本身之變化,以及網格之大小、始起點之位置、旋轉角度、計算方法之不同,而得到不同之坡度、坡向結果,請詳見余東穎碩士論文(城鄉所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