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答你的問題, 便搞清楚你問題中, 到底是足踝痛, 還是足跟痛呢?
首先, 你用了「足踝」, 但隨後的癥狀, 則是足踝或足跟痛的問題也可以共同出現的問題了, 「踏足到地便感到痛楚;不管是坐立或起床踏地,都是被壓、痺痛」, 因此有人羅列了一大篇關於足跟問題的文章出來, 但是正如此人以前說到, 要治理並不是只靠他那些過往重覆的文章、書本知識, 不過如果連正確的現代科學知識也未能弄得清楚的話, 那治療便有點胡亂了。(雖說中醫知識百家爭鳴, 門派眾多, 但是中央規範、科學系統的分析、中西結合辨證辨病、生理解剖等思維則是現在國內國外學習中醫、醫學的方法; 可以則未能見到....)
在沒有解答你的問題前, 想先問你一些問題:
有沒有感覺坐下一段時間後, 起身開始行時便更痛呢?還是一坐下來再行便感到腳痛?
那麼, 行了一段時間後, 痛楚有沒有改善?
你的痛楚中, 有沒有感到撕裂的感覺?
那種撕裂感覺, 是告之你, 你的腳底韌帶拉傷了。而你患上, 就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 又稱作跖膜韌帶, 這強健而穩固的筋膜組織, 後方附著在跟骨內側, 前方附著在五個蹠骨頭上。作用是拉緊跟骨及足部, 使腳底成一弓形。走路時, 因承受體重而使這片筋膜拉力增加進而傳導至令足弓上升 , 同時提供適當的扭力與彈性, 並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 是天然避震器。
如果只是說道這條韌帶、阿基里斯腱或稱小腿後肌腱(足後筋的名詞也可以, 但是只有舊的教科書才用, 畢業要與現代、國際接軌)的功用便能解釋問題的話, 治療便十分簡單了。可惜, 問題並不止如此, 除了足底筋膜及小腿後肌腱以外, 足跟跟不同的骨骼的關係也很微妙, 就是局部的距骨、跖骨、前方一點的跗骨等足腕骨群, 遠端的如膝關節、腰椎、盆骨及其肌肉的生物力學關係都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 小腿後肌肌腱的外內拉扯力不平衡(由於這條肌腱是由內外兩組腓腸肌所組成, 不平衡的肌肉張力便會影響到足跟骨的位置)、腳掌肌肉的抽搐等等的問題, 都與之有關, 並且有機會形成扁平足或高足弓的問題; 由膝部或臗部的過度內旋或外旋所引起的內或外八字腳也需要考慮。
腳部的肌肉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9/Flatfoot.jpg
而且, 足底筋膜炎與個人體重、運動和所穿的鞋子有關, 在這方面, 有時候, 是預防重於治療的。
如果你的問題是出於足踝, 即是腳眼位置的問題, 那便與:
你有否扭傷足踝?
拉傷足踝附近的肌肉?如脛後肌、腓側(長短)肌群等
進行過度的肌肉拉筋或關節活動?
足踝受傷的位置有沒有出現過水腫?
如果有的話, 你的問題可能與扭傷腳有關了。
最常見的扭傷腳, 「咬柴」是因為外側韌帶扭傷, 包括前後距腓韌帶、跟腓韌帶的問題, 甚至因撕裂後而產生的關節性問題, 更有機會在扭傷時不是扭傷韌帶本身而是令連接的骨骼出現問題。當然, 我們也處理過不少內側足踝韌帶的問題。
外側韌帶, 可見是較為薄弱的。而內側的足踝韌帶的數量及面積也較外側為大, 保護力更佳。但是如果受傷的話, 便會有更多問題。
扭傷腳, 所受到的傷害, 可以很多, 通常會水腫、肌肉拉傷或是韌帶問題。如果因為韌帶及肌腱的鬆弛, 則會令關節處於容易位的情況。扭傷後處理不當, 會令足踝關節內的脛骨、距骨(又稱踝骨)、足跟骨的位置出現移位或僵緊, 在關節活動時便會出現問題, 令關節得不到應有的活動能力, 以及會影響敏捷及平衡, 令關節更易受傷。
如果在受傷時, 令足踝關節內側的深層脛神經受損, 或因為問題轉變為慢性問題的炎症而影響到關節附近的大小神經, 便會有痛楚, 甚至麻痺的問題了。
建議你盡早接受物理治療檢查, 以免延誤病情。請正視。
在這十年間, 不少物理治療診所的出現, 可以令病人不需輪候及使用成效較低的公營醫療服務, 如有需要, 可到其中的診所查詢或要求醫生轉介。
以上為本人一言之說, 希望不會引起不滿及無理攻擊
2008-06-24 19:05:27 補充:
yasudaboy閣下:
閣下的言論,到底是你有問題還是太無聊?
在這裏回答題,當然是要做資料搜集吧,難道你不用根據事實、理論及原理來工作? 或許你真的不用吧。
另外,本人的父母又關閣下甚麼事?你罵本人,反正閣下很喜歡罵, 但他們又何時成了名醫?我又何時成了名醫之後,如果我是名醫之後,也不用自供自讀, 經過大學訓練、工餘時間進修吧? 像閣下一樣,跟著一個師傅、滿足於自己的技能一樣。
閣下不喜歡本人,可以!
閣下硬要說本人有多個身份的話,可以(反正本人沒有)!
閣下要說閣下優勝過本人,也可以!
你說林小姐,如果真有其人,她看那個醫生醫師,沒所謂,不論誰人醫好她,本人只會祝福他早日康復
不過不要影響其他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