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羅馬式建築(Romanique architecture)(又稱羅曼式建築、羅馬風建築、似羅馬建築等),是10世紀晚期到12世紀初歐洲的建築風格,因採用古羅馬式的捲、拱而得名。多見於修道院和教堂,給人以雄渾莊重的印象。對後來的哥特式建築影響很大。
“羅曼”即“羅馬式”的意思,這個詞是19世紀早期提出的,最初是指5世紀—13世紀的建築。
字數所限,未能盡錄,請參看以下連結︰
目錄[隱藏]
1 歷史
2 特征
3 在不同地區的發展
3.1 意大利
3.2 德國
3.3 法國
4 參見
5 參考文獻
聖母百花大教堂(意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位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城中,教堂建築群由大教堂、鐘塔與洗禮堂構成,1982年作為佛羅倫薩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a/Paradies_tuer_florenz.jpg/220px-Paradies_tuer_florenz.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洗禮堂的銅門是吉伯提的作品“天國之門”
聖喬凡尼洗禮堂位於大教堂西邊數米,7世紀即已建成,11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佛羅倫薩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禮堂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其中二扇為吉伯提(Ghiberti)所作,被米開朗基羅贊為“天國之門”。
鐘塔高85米,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吉奧陀)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鐘塔(吉奧陀鐘樓)”。屬哥特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大理石,純凈優雅。
大教堂於1296年奠基,1347年秋天爆發黑死病迫使工程中斷。1367年由全民投票決定在教堂中殿十字交叉點上建造直徑43.7米,高52米的八角形圓頂。1418年佛羅倫薩市政府公開徵集能夠設計並建造大圓頂的方案。精通羅馬古建築的工匠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勝出,為總建築師。在建造拱頂時,沒有採用當時流行的“拱鷹架”圓拱木架,而是採用了新穎的“魚刺式”的建造方式,從下往上逐次砌成。大教堂於1436年3月25日,舉行獻堂典禮。百年之後,米開朗基羅在羅馬聖彼得大教堂也建了一座類似的大圓頂,卻自嘆不如:“我可以建一個比它大的圓頂,卻不可能比它的美。”
大穹頂內部為16世紀佛羅倫薩畫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所繪巨幅天頂畫《末日審判》。
中殿北牆上有烏切洛(Paolo Uccello)所繪《喬凡尼阿古托紀念碑》和為紀念但丁誕辰200年所繪的《但丁與神曲》(1465年)。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