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Socket 754, 939同AM2都是AMD K8架構的socket代號.
754是K8最原始的架構.當時已經能以效能將Pentium 4壓下.
但過渡到939的原因是因為不支援754不支援dual channel技術.
至於為何AMD要支援dual channel就要轉socket要intel不用.
那是因為AMD將memory controller整合在CPU內.
而intel則把memory controller放在chipset.
所以當要支援dual channel時.AMD要轉socket以免出現混亂.
而Intel則是轉chipset.
而939過渡到AM2的原因是因為DDRII的出現.
要轉socket的原因同上.
至於第二條.歷史題.那就應該說一說最早期的事.
(其實還有不少有實力的CPU廠如VIA.)
8086時代.AMD是8086及80286的第二貨源.
(那時AMD出的是Am9080同Am286.其實都是IBM要求的.)
但後來Intel取消對AMD的合約.官師過後.AMD得到x86 license.
Intel出80386的時候.AMD出了Am386.以低價搶市佔.
到了Intel 80486.AMD出了Am486.都是以低價政策.
到官師完後.AMD拿到x86 license及技術共用.出了Am5x86.
當Intel出了Intel Pentium(是沒有1的), AMD就出了K5.
架構其實跟Intel後期出的Pentium Pro頗相似.
但由於K5沒有MMX指令集.Intel Pentium就出了一個分支(Pentium MMX).
其後.Intel出了Pentium Pro.效能當然比K5高.
但是Pentium Pro成本其實是頗貴的.而且又沒有MMX指令集.
Intel很快就出了Pentium II.架構跟Pentium Pro差不多.
並加入了Celeron產品線.(是同期Pentium II的cut down版本)
但成本少了及加入了MMX指令集.
AMD在此其間收購了NexGen(一間CPU生產商)
現在CPU的封裝設計都是由這公司而來.
(以前的CPU是插卡式的一大張CPU.)
AMD收購此公司後出了K6.
此CPU其實設計Pentium的設計師也有協助.
這次是AMD CPU首次以效能取勝(mid-range).
而且價錢也比Pentium II便宜.
其後AMD推出了K6-2及K6-III.K6-2加了3D Now!
(即是SIMD.一個浮點處理指令集.)
而K6-III則是首次將L2 Cache加進CPU封裝內.
而3D Now!亦優化成Enhanced 3D Now!
其後Intel出了Pentium III.並推出了SSE指令集.再次主導市場.
這個Pentium III並實某部份也是由Pentium II優化而成.
而Celeron產品線亦轉為Pentium III的cut down version.
AMD方面就在Pentium III出了一季後出了
Athlon及Duron.這個也就是K7核心.
這CPU在浮點運算上是Pentium III及不上的.
其後Intel出了Pentium 4.
可是這CPU初出時就連Pentium III的效能也及不上.
及後更改了一部份架構設計行高頻政策.(但發熱量就因此急速上升)
而AMD方面就出了K8.也就是Athlon 64.
這是在出了Itanium後首次在desktop引入完整的64-bit 指令
(注︰數據傳輸上是48-bit.)
這次AMD在效能上完全勝過Intel.
K8隨了內建memory controller外.更用了hyper-transport(HT).
令數據傳輸更有效率.
Intel及後引入了Hyper-Treading(亦是HT.但兩樣是不同的東西.)
由於Intel聲稱此技術能令一顆CPU運作得像有兩顆CPU同時工作.
而被指為假雙核.
AMD就因為弱點出了Athlon X2.(原生雙核)
此為第一次在桌面電腦上出現雙核心CPU.
而Intel則因此出了Pentium D並支援64-bit指令.
(但是數據傳輸上是40-bit)
這個是將兩顆Pentium 4封裝在一粒die上.(非原生雙核)
由於效能不及Athlon X2.同時發熱量遠勝對手.
最後Intel宣佈放棄Pentium系列.
(同時CPU命名不再以將脈.而是以代號.)
不久後Intel出了Core2Duo(Core架構)
在效能上比Athlon X2高出不少.
AMD再次走低價策略.
及後Intel再下一城推出了Core2Quad.
而AMD則推出了Phenom(K10架構).可是效能方面仍然不及Intel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