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架..中屎...明天就考

2008-06-17 4:25 am
據資料一'
南京條約"1賠償$$
5口通商
拹定關稅)

資料2"
清政府...在1844年一年曾經幾次(密諭)云南,貴州,廣西,4川督撫..要佢地設法大力鼓勵當地開採礦...1848年清政府再一次諭令 =各督撫....斷不准畏難苟安..

根資料一'分析氣約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影響..3分

分析資料1是否足以解釋資料2所講的現象出現..6分

回答 (1)

2008-06-18 3:29 am
✔ 最佳答案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清政府代表在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亦譯作皋華麗號)上與英國簽署《江寧條約》,又稱《中英南京條約》。

政治:喪失主權
《南京條約》本身是否不平等條約還有爭議。但在其後續訂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通商附黏善後條款(虎門條約,1843年10月8日)中,英國人相繼取得了協定關稅、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中外人民訴訟各按本國法律管理)、劃定租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利益均沾)、軍艦停泊口岸等特權,則明顯是不折不扣的不平等條約,損害中國主權達百年之久, 更有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商品銷和原料掠奪.

當時清朝政府輕易的放棄這些主權,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不瞭解國際法,並不認識這些條款損害國家主權的嚴重性,反以為有許多便利,不失為一種較公道的解決辦法。如認為劃定租界,可便於防範外人,對中國人的擾亂可以較少;而協定關稅使得中國稅收實際上比較以往還有所增加,得到了實利。


經濟:五口通商
1843年至1844年,新開的五個條約口岸:廈門、上海、寧波、福州、廣州相繼開埠。廈門、福州、寧波因地理的限制,商務並不繁盛。只有長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資絲綢和茶葉的產地,又位於江、浙富庶之區,同時是國內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買辦(多為廣東人或寧波人)蜂擁而至,開設洋行。1853年起,上海開始壓倒廣州,成為全國最大貿易港口。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並不斷擴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後來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為紀念《南京條約》開放上海而被命名為南京路。至於割讓的香港,本為海盜出沒的荒島漁村。英國人在此鑿山填海,大事興建,成為英國在遠東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樞,一度還是鴉片和苦力的集散地。


傳教與文化
鴉片戰爭時,在中國約有三十萬的地下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沒有公開傳教,只有20名英美傳教士在澳門進行一些準備工作,如翻譯聖經,編寫字典。1846年,道光皇帝明詔弛禁天主教,歸還原有教堂,天主教於是轉而公開活動。耶穌會負責江蘇、安徽和直隸東南部的傳教工作。遣使會負責直隸的大部分和浙江、江西。多明我會則專門負責福建。來自英美德三國十餘個基督教(新教)差會也紛紛在五口設立教堂、學校、醫院。其中美國歸正會在廈門興建了基督教(新教)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新街堂,美北長老會的嘉約翰在廣州接辦中國第一所西醫院博濟醫院。


對外關係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人沒有重視、反思這場戰爭。戰後,中國人繼續沉浸在「天朝上國」的思想中。 清朝對外關係不善,加上鴉片戰爭的失敗,國威嚴重受損,國際地位相對下降,清廷之國力及軍事科技方面弱點盡露,引發外國侵略,剝奪之野心。 南京條約之後,各國亦紛紛援例要求訂約,向中國提出種種剝削性的要求,不平等條約遂不斷出現。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2: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16000051KK025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