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是否等於辛亥革命?

2008-06-15 4:37 am
武昌起義是否=辛亥革命?

回答 (4)

2008-06-16 5:45 am
✔ 最佳答案
很多人以為武昌起義等於辛亥革命,實際上武昌起義只是辛亥革命的開端,我們不會認為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的開端)等同整場抗日戰爭,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的開端)等同整場太平洋戰爭,在同一邏輯下,我們更不應將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的開端)等同整場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發生在1911年10月,而滿清的皇帝溥儀要到1912年2月才遜位,清室才壽終正寢,可見在武昌起義後四個多月辛亥革命的事件仍在發展中,武昌起義只是辛亥革命的開首部份,並不是全部。
中學歷史書講述辛亥革命通常只提武昌起義,之後令至滿清覆亡。但其實你細想,辛亥革命之前五、六十年前的太平天國民變,太平軍攻佔了長江中下游大遍土地仍未能推翻滿清,為何革命軍只攻佔一個小小的武昌就能推翻滿清呢?只可說書本上只集中討論武昌起義,而忽略了南方其他省份,在武昌起義後都出現類似的起義,令革命軍奪取南方很多省份的控制權,宣佈這些省份脫離滿清獨立,又因清廷被革命軍的浪潮嚇怕了,重新任用袁世凱,才令袁世凱乘機獨攬北洋軍大權,能迫使滿清倒台。

辛亥革命其實不是單單一個武昌起義!
以下是武昌起義後至清室遜位期間,辛亥革命的發展:


1911年10月10日,革命軍在湖北首府武昌起義,兩日內攻佔整個武漢三鎮,得湖北諮議會支持,成立都督府,宣告湖北獨立。
1911年10月14日,清廷欲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以領軍平定武昌起義,袁世凱卻假稱病請辭,欲與清廷討價還價。
1911年10月22日,革命軍在湖南陝西兩省起義成功,並得兩省諮議局支持,兩省同日宣佈脫離清廷獨立。


1911年10月24日,革命軍在江西九江起義,佔據九江;清廷的廣州將軍鳳山被炸死,廣東人心惶惶。
1911年10月27日,清廷授袁世凱為欽差大臣,11月1日任袁世凱為總理大臣。


1911年10月29日,革命軍在山西成功起義,宣佈獨立。


1911年10月30日,雲南起義成功,宣佈獨立。
1911年10月31日,江西省諮議局及士紳學界迫走江西巡撫,宣佈脫離清廷獨立。
1911年11月2日,袁世凱領北洋軍奪回漢口。
1911年11月4日,革命軍在貴州諮議局協助下成功起事,宣佈貴州獨立。
1911年11月5日,革命軍在浙江成功起事,宣佈浙江獨立,而江蘇巡撫程德全也倒戈支持革命,在蘇州宣佈獨立。
1911年11月7日,革命軍在廣西柳州起義,迫使廣西巡撫宣佈獨立。
1911年11月8日,當時安徽省諮議會正商討是否嚮應革命,革命軍在安徽起義成功,安徽脫離清廷獨立。


1911年11月9日,廣東諮議局及一眾士紳為求自保,宣佈廣東脫離清廷獨立。
1911年11月10日,福建諮議局得革命軍支持下,成功宣佈獨立。
1911年11月13日,山東巡撫宣佈山東獨立。
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凱由湖北返北京,成立內閣,控制清室。
1911年11月22日,重慶獨立
1911年11月25日,北洋軍收復山東,革命軍僅佔煙台
19111年11月27日,清廷將領馮國璋領北洋軍收復漢陽,欲乘勝收復武昌,但被袁世凱制止
1911年12月1日,革命軍與袁世凱達成協議,武昌停戰,革命軍保住武昌。
1911年12月2日,成都獨立,四川全省脫離滿清;江浙革命軍攻下南京,為剛失去漢陽的革命軍重振聲威
1911年12月,北洋軍從革命軍手上奪回山西
1911年12月18日,清廷代表及革命軍代表開始在上海租界商討和議
1911年12月25日,孫中山抵達上海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27日,孫中山願將大總統職位讓予袁世凱,惟袁世凱必須令清室遜位
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頒佈清帝溥儀遜位的懿旨,並命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統治中國二百多年的清朝終告結束
1912年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為『新舉臨時大總統』
參考: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
2008-06-16 2:09 am
武昌起義是等於辛亥革命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共进会和文学社)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武昌起义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起义背景: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激进革命主张被更多志士仁人认同。1900年7月,谭嗣同的挚友唐才常组织自立军,拟在长江沿岸武汉等五地同时发动勤王起义。事败,唐才常等12位起义领导人在汉口被捕,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斩首。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强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



起义经过
1911年9月7日,四川成都发生保路风潮成都血案,激起骚乱。清廷为扑灭保路风潮,派出渝汉铁路督办、钦差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协助四川清军镇压。湖广地区(湖北湖南)革命党人见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开始策动在武昌和长沙伺机起事。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谭人凤等人的推动下联合,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9月24日在武昌胭脂巷11号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湘鄂两省同时发难,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开始加强警戒,并宣布八月十五不放假。另外,9月28日湖南共进会领导人焦达峰函告武昌起义指挥部,湖南准备未足,请展期10天。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进会领导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拘捕刘同等6人,随即引渡湖北当局。湖广总督瑞澂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文学社领导蒋翊武决定立即于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武昌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被捕,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被斩首。蒋翊武逃跑。10月9日起义计划落空。
10月10日白天,清军警大肆搜捕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下令军营官兵一概不得出营,并晓谕党人自首。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熊秉坤情急之下被迫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随后起义士兵推举,吴兆麟被为临时总指挥,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缴获步枪两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第十五协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陆军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澂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另,端方率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六协第三十一标及三十二标一部入川镇压四川起义,至四川资州,11月27日新军哗变,端方为军官刘怡凤所杀。 HY
2008-06-15 8:47 pm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共進會和文學社)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武昌起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激進革命主張被更多志士仁人認同。1900年7月,譚嗣同的摯友唐才常組織自立軍,擬在長江沿岸武漢等五地同時發動勤王起義。事敗,唐才常等12位起義領導人在漢口被捕,在武昌紫陽湖畔被斬首。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佈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其中四川最為激烈。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D%A6%E6%98%8C%E8%B5%B7%E4%B9%89&variant=zh-tw
武昌起義是否等於辛亥革命?
參考: 天之心
2008-06-15 5:02 pm
就發生的時間與地點來看武昌起義=辛亥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裡爆發的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歷史。
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現在中國大陸的官方結論認為雖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軍閥攫取,平均地權也是沒有實現,但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帝制,是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是完全成功的。
之所以會革命的原因如下: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激進革命主張被更多志士仁人認同。1900年7月,譚嗣同的摯友唐才常組織自立軍,擬在長江沿岸武漢等五地同時發動勤王起義。事敗,唐才常等12位起義領導人在漢口被捕,在武昌紫陽湖畔被斬首。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佈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其中四川最為激烈
參考: wiki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1: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14000051KK0255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