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請問劉備,關羽,張飛桃園結義時的桃園是誰人的家中的後花園?
答案:A、B皆非。劉關張三人並沒有桃園結義。《三國志蜀書關張等傳》曰:「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
2.)請問在徐州一戰中,曹操為何會退兵?
答案:B(呂布率兵偷襲)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曰:「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征陶謙,拔五城............會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范、東阿二縣固守,太祖乃引軍還。」
(註:曹操攻陶謙,連屠六城。)
---------------------------------------------
3.)請問呂布的下邳城被迅速攻破是由於:
答案:B(水淹下邳)。另外還該加上兵變的原因。《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曰:「時公連戰,士卒罷,欲還,用荀攸、郭嘉計,遂決泗、沂水以灌城。月餘,布將宋憲、魏續等執陳宮,舉城降,生禽布、宮,皆殺之。」
---------------------------------------------
4.)請問在長板一戰中,被趙雲擊殺而取得曹操名劍青釭劍為何人?
答案:A、B皆非。趙雲並沒有參加長板坡一戰。《三國志蜀書豎張馬黃趙傳》曰:「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
5.)請問華容道在陳壽所寫的正史"三國志"中最否出現過?
答案:B。曹操於赤壁戰敗後,劉備領兵追趕,不及而還。
---------------------------------------------
6.)請問潼關之戰中,馬超聯軍被曹操打敗的致命傷是
答案:A、B皆非。超雖疑遂,但大批兵士投降不是在於超猜疑遂,而是曹操北上,被圍城而降。
---------------------------------------------
7.)請問蜀地之戰中,張任為何而死?
答案:A、B皆非。張任是於雁橋戰死,並沒有被飛所擒,更沒有
「被手下推下城」等謬言‧
《資治通鑑卷六十六》曰:「備軍益強,分遣諸將平下屬縣。劉瑰、張任與璋子循退守雒城,備進軍圍之。任勒兵出戰於雁橋,軍敗,任死。」
---------------------------------------------
8.)請問在陽平關一戰中,誰人將曹操的門牙射掉?
答案:A、B皆非。曹操並無參與「陽平關之戰」。《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曰:「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
而「陽平關之戰」該在第二年的一月展開的。
---------------------------------------------
9.)請問在夷陵之戰中,劉備退兵永安時,陸遜退兵的主因
答案:B。陸遜曰:「曹丕大合士眾。外托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
10.)請問在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曾經提出奇襲方案,但沒被諸葛亮授權,該方案是
答案:B。《三國志蜀書魏延傳》引《魏略》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穀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斑馬知識 挑戰」: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須否負上責任呢?
2008-06-17 17:47:14 補充:
問答題
1.)在夷陵之戰中,馬良身為劉備東征軍的軍師,為何不阻止劉備連營八百里,使陸遜的火攻有機可乘?
答:史中無載。《三國志蜀書董馬等傳》曰:「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咸如意指。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另外,《資治通鑑》、《華陽國志》、《漢晉春秋》及《後漢書》等均無記載。
2008-06-17 17:52:11 補充:
2.)諸葛亮北伐時,魏延的奇襲方案不被諸葛亮允許,其主要的原因是甚麼?
答:《三國志蜀書劉魏等傳》曰:「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再引我之前發表的:
由我看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計未嘗不可行,但對比起諸葛亮以『坦途出發』,就未免有些過於冒險、兵行險著了。魏延這計,實在低估了敵人了,要是夏候楙閉關拒戰,以逸待勞,後果將不堪設想。蜀漢國小人少,兵員不多,駐防的魏軍高達二十萬,蜀軍兵士保守估計亦不過七萬,即使攻佔了涼雍二州,沒有足夠的兵力是無法抵抗敵人的反擊的。諸葛亮是不能不謹慎的。
2008-06-17 17:52:15 補充:
諸葛亮說過:
『 普天之下 , 莫非漢民 , 國家威力未舉 , 使百姓困 於豺 狼之吻 。 一夫有死 , 皆亮之罪 , 以此相賀 , 能不為愧。』
由此可見,諸葛亮用兵豈能在把握不大的情況下,讓將士去作無謂的犧牲品。惜兵慎戰,這是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兼政治家的難能可貴之處。
2008-06-17 17:53:59 補充:
而且,基本上魏延的子午谷之計成功的話必須要最少四個條件。
第一,魏延的五千兵士必須在十日之內到達長安。
第二,魏延軍中必不能有奸細。
第三,棧道必須完整無缺 。
第四,夏候楙見魏延來襲時必要棄城而逃。
第二點,如果魏延軍中有奸細,通風報估的話,魏延的突襲便失去了奇襲的作用,
長安的軍馬不下五千,只要大約半天該可完全齊集,魏延就算趕到去也沒用,
第三點是直接影響魏延那五千兵士的行軍速度,如棧道有缺,必修築。缺口越多,修築時間越長,恐怕十日之內不可到達。
2008-06-17 17:55:29 補充:
5.)(挑戰題,答中者可另外加50分)諸葛亮"以攻為守"的戰略失敗,主要原因有數點,請以姜維,費禕,楊儀,劉禪四人在諸葛亮死後的行為,解釋諸葛亮"以攻為守"的戰略為何失敗?
答:我不認同亮北伐戰略為「以攻代守」的論說。又引我較早前發表的評論:
早在清代, 哲學家王夫之就已經提出了有關諸葛亮北伐目的一論:
「公之始為先主謀曰:『天下有變,命將出宛、雒,自向秦川。』惟直指長安,則與宛、雒之師相應;若西出隴右,則與宛、雒相去千里之外,首尾斷絕而不相知。以是知祁山之師,非公初意,主闇而敵疆,改圖以為保蜀之計耳。」?
2008-06-17 17:55:46 補充:
這可是鑑於主客形勢, 北伐不成功, 而諸葛亮卻要勞師動眾, 於是認為也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這雖為諸葛亮辯解的一面, 實際卻把諸葛亮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企圖統一天下的努力看低了。從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以下文句來看:「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 不效 , 則治臣之罪 , 以告先帝之靈。」
2008-06-17 17:55:49 補充:
諸葛亮的意志和決心何等堅定?務求必成的信念又何等堅決?
本人相信王船山之說, 該為《後出師表》的影響: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至於成敗利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由此可見, 前後兩表在基調和立場上是不一致的。
就算《後出師表》的確是出自諸葛亮之手的話, 何至事隔一年, 調門如此之低 ? 上次雖因馬謖之事敗而退, 但諸葛亮怎至消極如此 ? 相反, 諸葛亮倒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 五次北伐, 一次比一次堅定, 直到他最後病逝, 不是完整地表現了諸葛亮不負初衷的「高風亮節」嗎 ? 所以, 不論在基調上還是在理論上, 王夫之之說是不能成立的。
2008-06-17 17:56:29 補充:
參考資料:個人評論「《評論》諸葛亮真的是軍事上的天才?」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article?qid=6908051503353
參考: 後補part B 1、2、5題 (因字數過多,在修改時不小心刪了=口=”)另外,問題有不少是演義的,希望發問者能注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