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殺白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 !] 這句話是表達作者什麼行為 ?

2008-06-14 5:13 am
[ 我不殺白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 !]
[ 我不殺白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 !]
這句話是表達作者什麼行為 ?
更新1:

[ 我不殺伯仁, 伯仁由我而死 !] [ 我不殺伯仁............................ .............................伯仁由我而死 !]

回答 (4)

2008-06-14 6:24 am
✔ 最佳答案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所造成一件事的不好的後果,十分內疚,覺得他自已間接都有責任。由此可見,作者是個不推卸責任的人。
參考: 自已
2008-06-23 5:29 am
我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 “伯仁由我而死"

了解中國歷史的人,應該都聽過“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故事。《資治通鑒》中記載,西元322年,晉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弟王導及家族受牽連,在宮外候罪。
良臣周伯仁進宮時,王導請其說情。周伯仁雖然表面不加理睬,但積極向皇帝進言,言導忠誠,後來還專門上書為王導請命。王導非但不知,一直還懷恨在心。
後來王敦握有大權,詢問王導要不要殺掉周伯仁,王導一言不發,最後導致了周伯仁的被殺。後來王導從文庫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這個故事流傳良久,如今已經成為人們承認“無心之過”的代名詞。它表現了中國古代君子有道德自責、承擔責任的勇氣,儘管一生將背上沉重的內疚包袱。

語出《資治通鑒》晉紀。
晉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兄王導及家族受牽連,在宮外候罪。周伯仁進宮,王導請其說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積極向皇帝進言為王導開罪,並上書為王導請命。王導不知,所以懷恨在心。
後來王敦握有大權,詢問王導要不要殺掉周伯仁,王導一言不發,最後導致了周伯仁的被殺。後來王導從文庫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我不殺白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 !] 這句話是表達作者什麼行為
2008-06-14 7:55 pm
我不殺伯仁,伯仁為我而死 “伯仁由我而死"

了解中國歷史的人,應該都聽過“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故事。《資治通鑒》中記載,西元322年,晉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弟王導及家族受牽連,在宮外候罪。
良臣周伯仁進宮時,王導請其說情。周伯仁雖然表面不加理睬,但積極向皇帝進言,言導忠誠,後來還專門上書為王導請命。王導非但不知,一直還懷恨在心。
後來王敦握有大權,詢問王導要不要殺掉周伯仁,王導一言不發,最後導致了周伯仁的被殺。後來王導從文庫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這個故事流傳良久,如今已經成為人們承認“無心之過”的代名詞。它表現了中國古代君子有道德自責、承擔責任的勇氣,儘管一生將背上沉重的內疚包袱。

語出《資治通鑒》晉紀。
晉中宗朝中重臣王敦起兵作亂,其兄王導及家族受牽連,在宮外候罪。周伯仁進宮,王導請其說情。周伯仁表面不加理睬。但積極向皇帝進言為王導開罪,並上書為王導請命。王導不知,所以懷恨在心。
後來王敦握有大權,詢問王導要不要殺掉周伯仁,王導一言不發,最後導致了周伯仁的被殺。後來王導從文庫中找到了周伯仁以前的奏折,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我不殺白伯仁, 伯仁因我而死 !] 這句話是表達作者什麼行為
參考: 天之心
2008-06-14 5:35 am
我唔殺白伯仁,伯仁就因為你而死(由字面解釋)


收錄日期: 2021-04-22 22:35: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13000051KK0254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