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安史之亂是唐代於公元755年至763年所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由於發起叛唐者乃是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安祿山起兵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十五萬士兵,號稱二十萬,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於範陽起兵。當時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守令或逃或降。
[唐軍抵抗
唐玄宗於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了安祿山反叛的消息,相當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範陽、平盧節度使,準備防守;振著任命他的第六皇子榮王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徵。
長安失守與玄宗退位
安祿山的大軍雖然遇上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就攻入東都洛陽。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採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可是因為唐玄宗聽了監軍宦官的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天寶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唐室處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後,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由於地勢之險,唐室本可利用此一優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可是由於唐玄宗與宰相楊國忠想儘快平定亂事,迫其領二十萬大軍出戰,最後以失敗收場。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唐玄宗於六月十三日凌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今陝西興平縣西北23里)途中將士飢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請殺楊國忠父子、楊貴妃,楊國忠被亂刀砍死,玄宗命令高力士處死楊貴妃。後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靈州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後世史家認為“馬嵬之變”是一場“有計畫的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區),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常山(河北正定),擊敗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並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寶應二年(763年)春天,又逃往範陽,史朝義被部下李懷仙逼迫自殺,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
2008-06-14 09:16:04 補充:
安史之亂歷時八年,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後世史家均認為安史之亂不但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捩點,而且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司馬光《資治通鑒》:「(安史之亂爆發之後)由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