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基督教,或稱基督宗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教會。它在中國古代被稱為景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派別,以及其他一些影響較小的派別。在近現代中文中,基督教往往指基督新教眾多派別的統稱。
基督教基本經典是以《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聖經》。舊約全書的內容基本上與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沒有太大分別,可是在書捲的分類上,與猶太教的分類有所不同,因此希伯來聖經和基督宗教的舊約聖經的書捲數目並不相同。而基督新教則是經斟酌後,未採納《希伯來聖經》中的6捲經文,這6捲經文的希伯來文原文幾已全部失傳,只留下很少很少的殘捲,希臘語譯本仍完整,少數幾捲則原本就是用希臘文寫成,詳情可參見思高聖經學會出版的《聖經》譯本《舊約》對這6捲經書的說明。這六捲經書,在聖公會被歸入次經的類別。
基本教義
基督教信仰聖父、聖子、聖靈(或譯為聖神)三而一的上帝:絕大多數基督徒相信上帝是三位一體:聖父是萬有之源造物之主、聖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聖神受聖父之差遣運行於萬有之中,更受聖父及聖子之差遣而運行於教會之中。但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個上帝。但是,否認三位一體的則例外,當中可能包括一位一體論、三位三體論、形態論等等。
創造: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時間和空間)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
罪: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違逆上帝出於愛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脫離造物主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的生命源頭隔絕,致使罪惡與魔鬼纒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後世人皆為兩人後裔,生而難免犯同樣的罪,走上滅亡之路。
基督救贖:人生的希望在於信奉耶穌基督為主,因祂在十字架上的贖罪,並祂在三日後從死裡復活,使悔改相信祂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並得到能勝過魔鬼與死亡的永遠生命。然而,部分自由主義基督教則不相信基督復活。
靈魂與永生:人有靈魂。基督徒因爲接受了耶穌基督的救恩,滿身的罪孽已被基督耶穌的寳血洗淨,故此在上帝的裏面不再被定罪。而不相信上帝,不接受基督救恩的人,則會下地獄,與永生的上帝永遠隔絕,受火湖之刑罰。基督教所相信的是“因信稱義”,不是因爲行爲得救。其相信任何人皆有罪,不可因爲人做了多少善行而得救。想得救,就必須相信耶穌基督,接受基督耶穌的救恩。
佛教的起源
1 背景
佛教產生在西元前六世紀至前五世紀的印度。當時印度是奴隸社會。全印度並不統一,經濟發展也不平衡。原來的印度是婆羅門教,他們把人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軍事貴族)、吠捨(農牧民和工商業者)、首陀羅(奴隸),另外還有「賤民」。婆羅門為永保自己的特權地位,規定種性的地位不可以改變,還製造了他們自己祖先是從神的頭上生出的神話,以欺騙人民。但是伴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祭祀的地位下降,婆羅門的地位隨之動搖。
據佛經記載,當時有九十六種「外道」,「外道」就是佛教對自身以外的思想體系或宗教派別的稱謂。其中著名的「六師」分別代表六種沙門思潮,他們主張各異,所代表的階級、階層的利益也不相同,但是他們都反對婆羅門教關於大神創造世界的說法,都反對「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的三大綱領。佛教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宗教。
2 創始人
創始人釋迦牟尼,本名悉達多,生卒年約西元前五六五年至前四八五。剎帝利種姓,其父為淨飯王。通常佛教徒稱他為佛祖或佛陀。釋迦牟尼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教育,長大後被立為太子,並結婚生有一子。悉達多,雖然生活富裕、地位顯赫,當他看到人世間有生老病死之苦和種種不平,決心學道,以救世人。悉達多首先向婆羅門高僧求教,未能如願以償,再去尼連禪河邊的林中修苦行之道,長達六年之久,仍一無所獲。最後渡河而過,在一棵菩提樹下靜坐成佛而得道。此後從事傳教活動四十五年,足跡遍及恆何流域許多國家和地區。他建立了佛教僧伽生活制度。有弟子五百人,有名的「大弟子」十人。八十歲那年在兩棵娑羅樹間涅槃。他所創立的佛教在印度經歷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階段,到西元十二世紀便在印度本土消失。但佛教早就傳到國外,成為至今仍然影響著廣大人口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起始原是為了避開婆羅門教的世襲階級制度和獻祭儀式,同時也修改因果循環報應和再生的觀念,它認為生命是循環不斷的,一個人的一生不是以生為始、以死為終,而只是人生輪迴中的一個環節,每個人都有前世及來生。因與果的循環使人聯想到自己和貪慾的結果招致痛苦,相反地,憐憫與關愛帶來快樂和幸福。因此只有戒除慾望才能得到心靈上的平靜,經由涅槃圓滿。
2008-06-10 20:26:41 補充:
3 教義
佛教的教義為:人生疾苦皆出自於欲,人若能清心洗欲,苦則一去不返,佛教的「因果輪迴說」還認為,人的行為將自為因果,自得報應,因而人人都應行善,廢除戰禍,殺生等惡事。佛教的「四聖諦」為人們消除日常的痛苦提出準則,為人的存在作了解釋,為來世再生帶來了希望。由於泰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善良為宗旨,故佛教的傳入,很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並堅定不移地信仰下去。「四諦」包括「苦諦」(苦的內容)、「集諦」(產生苦的原因)、「滅諦」(苦應該消失,達到涅槃)、「道諦」(消滅苦的方法)。
2008-06-10 20:27:48 補充:
基督教和佛教是沒有關係,是兩種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