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鄒族人的宗教信仰屬於超自然的神祇信仰。主要的神祇有天神、戰神、命運之神、獵神、土地之神、粟神、家神、社神等。鄒族目前存在的祭典有四個,分別敘述如下:
(一)凱旋祭 (或稱戰祭Mayasvi):
屬於全部落性的祭典,二大社(達邦、特富野)各別舉行,時間大約在二月或八月。主要是祭拜天神和戰神,在會所及其廣場前舉行。
舉行凱旋祭的時機有三種:
一是出草歸來。
二是重建會所。
三是小米收穫祭後視當年的情況(如有重大變故、不順遂之事)擇期舉行。
凱族祭由迎神曲揭開序幕,經過三天二夜的歌舞,在最後一天的午夜十二時吟唱送神曲劃下休止符。
(二)小米收穫祭 (Homeyaya):
屬於家族性的祭儀。在每年的小米收割完後舉行,大約在七、八月左右。
主要祭祀小米神,感謝牠對農作的照顧,並藉著祭典強化家族的凝聚力。以小米祭屋為主要祭祀場所,每一個家族的成員都必須回來,再藉著聯合家族之間的互訪達到聯誼的情感交流。是鄒族最重要的祭典,也是鄒族人的過年。在小米收穫祭結束後,各家長老齊聚頭目家的小米祭屋開會決定今年是否舉行凱旋祭,是當天最重要的會議。
達邦社的小米收穫祭為二天,特富野社則集中於一天舉行。
(三)小米播種祭 (Miapo):
通常在聖誕節後至元旦期間舉行,藉著小米的播種儀式祈求今年的小米豐收。傳統上以女子主持之,目前則無此限制。也是屬於家族性的祭儀。
(四)子安貝祭 (Miyatjgu):
是高雄縣桃源鄉沙阿魯阿族特有的祭典,每二年舉行一次,已失傳多年,在西元一九九三年才恢復。
傳說沙阿魯阿族的祖靈藏在子安見(殼)裡,平時收藏在一個小壺裡,到祭典時才拿出來供奉。其原意接近祖靈祭。
鄒族貝神祭
充滿傳奇色彩的鄒族貝神祭,於二月三日在高雄縣桃源鄉高中村美蘭社區舉行,來自嘉義縣阿里山鄉、高縣桃源、三民鄉等鄒族族人參加,此外甲仙鄉平埔族、桃源鄉布農族也前來共襄盛舉。
鄒族「貝神祭」已五十多年未舉行,今年再度舉行,引起各族重視。除鄒族等原住民參加祭典外,也有許多對原住民生活習俗有興趣的平地民眾參加。
貝神祭一開始,由鄒族長老帶著族中公主,將珍藏的十二顆貝殼拋向空中,由勇士拾取,象徵帶給族人勇猛、聰明等祝福。其他族人則一起唱歌跳舞。阿里山鄒族在會中表演了小米祭,三民鄉鄒族人則表演傳統的「卡哪卡哪富豐收祭」。
鄒族在台灣地區目前只剩八千多人,族人在五十多年後能齊聚一起,舉行貝神祭,意義非凡。
相傳鄒族發源自一處叫「拉蘇納」的地方,即靠近東方日出的意思。當時有一群小矮人與鄒族人同住,後來鄒族人為求更好的生存空間,準備他遷,臨別時小矮人送給他們十二顆貝殼,據說這些貝殼可帶給族人豐收、健康、聰明、勇猛等,鄒族祖先視為珍寶;而這十二顆貝殼後來封存在一個甕中,埋在頭目家中,據說曾多次顯靈,從此貝神就成為鄒族的主要神明,每兩年必舉行貝神祭,祈求貝殼之神降福族人。
各族的祭典最大的不同是名稱不一樣而以,但是最終的目的是
謝天地、敬鬼神、緬懷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