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答嗎?教教我........唔該

2008-06-09 7:56 am
識答幾多就幾多

三國鼎立

曹操勝於官渡、敗於赤壁之原因:
勝於官渡:
曹操兵力雖不及袁紹,但有_______、_______等謀士之助,且操為人當機立斷,自能戰勝驕傲輕敵之袁紹。
曹操能納袁紹謀士_______降,用其偷襲_______之議,燒毀袁紹軍糧餉盡失,軍心動

搖。
袁紹率軍南下,與曹軍對峙半載,軍心渙散,曹操得_______,卒能戰勝袁紹。
敗於赤壁:
曹操統一北方後,乘________新喪,襲取荊州後隨即揮軍進迫江東,然曹軍師勞力

竭,加以遠來疲憊,終為以逸待勞之孫劉聯軍所敗。
曹軍雖眾,然南下士卒多________,且新降之州部眾,軍心_____,致未能戰勝孫劉

聯軍。
曹操圖以_______克服軍隊不習水戰的困難,但因輕信______詐降之計,遂為聯軍

______致敗。
丙. 赤壁之戰經過:

公元二零八年﹝建安______年﹞曹操乘______新喪,率軍_______南下,進襲荊州,

表子______乞降。
劉備依劉表屯兵新野,以情勢危急,乃遣_______至江東,說服______,合力抗曹。
________與_______運用火攻,敗曹軍於______。曹軍死傷過半,倉惶北退。
丁. 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之關係:

曹操兵敗赤壁,一時無力南下,乃西圖關中,號令中原,奠下日後_______立魏之基

礎。
劉備乘赤壁大捷,擴張勢力,西取_____、_______,於曹魏立國次年稱帝巴蜀。
孫權乘赤壁大捷,鞏固_______統治,其後奪取荊州,終稱帝東吳。
魏、吳、蜀三國得以鼎足而立之原因:
疆域形勢:

魏 - - 疆土最廣,擁有中原黃河流域一帶。
吳 - - 只擁有東廣州全部,交、荊、揚三州之大部,疆域較魏狹小。
蜀 - - 領土最狹小,只擁有益州全部及附近一帶。
經濟方面:

魏: 領土最大,人口最多,經曹氏父子大行_____、廣興______,社會經濟日益繁榮



蜀: 領土雖最狹小,然四川自漢以來日益發展,土地肥沃,加上其地又易守難攻,

戰亂破壞較少,經濟遂得發展。號稱「____________」,而漢中物產豐足,日漸富

饒。

吳: 據長江中下游等________之地,為漢以來日益發展之經濟重心;東漢末年之動

亂,更為江南地區入_______及_________技術;再經孫權鼓勵_________,良田漸多

,人煙漸稠。

人才方面:

魏: 曹操唯才是學,不問出身、名節,故荀彧、_______、_________等皆被擢用,

為曹魏奠下根基。建國後,曹丕以____________取士,更有利選拔人才治國。

蜀: 劉備禮下賢士,致力延攬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馬超等,

俱為所用,彌補國小力弱之不足。

吳: 孫權具知人之明,禮賢下士,______、______、______等皆一時俊彥。孫權又

致力拉攏_________,故實力不遜於其他兩國。

(三) 蜀、吳兩國國勢較弱仍能與魏鼎足而立之原因:

蜀據四川,為_______之國,且漢中富饒,物產豐足;吳則處於江南沿海地區,有

______之利,經濟充裕,故能與魏三分天下。
黃巾之亂起,中原人士逃亡南下,蜀、吳人口大增,________充裕;且劉備、孫權

均長於用人,蜀之諸葛亮、吳之周瑜,皆屬一時俊彥。
赤壁之戰,蜀、吳聯軍擊敗曹魏;其後曹魏又受_____、______等牽制,未暇南顧,

遂演成三分之局。

回答 (3)

2008-06-09 8:39 pm
✔ 最佳答案
三國鼎立
此時益州牧劉璋為了防備張魯及曹操的入侵,不顧大臣反對邀請劉備入蜀。劉備率軍與龐統、黃忠、魏延等人入蜀,並不斷的收買人心。劉備最後在212年決裂,先後降伏吳懿及李嚴軍團,大軍直逼成都。然而劉備軍受阻於張任堅守雒城,之後雖然成功攻下,但軍師龐統於誘敵時中箭而死。在劉備受阻於雒城的同時,諸葛亮任關羽鎮守荊州,率張飛及趙雲入蜀援助。214年劉備包圍成都,成功逼使劉璋投降,佔領益州。同時,曹操南下攻擊孫權,最後雙方不分勝負。

曹操在南方失利後,率軍西征漢中的張魯,並刺激散佈於涼州、雍州的小軍閥,讓馬超、韓遂為主的關中聯軍於211年集兵攻下長安。不久曹操於潼關之戰擊潰關中聯軍,進一步將涼州、雍州收為領地。215年曹操率軍迫降張魯,獲得漢中。但他不願趁勢南攻蜀地,派夏侯淵、張郃等人防守漢中。孫權聞劉備獲得益州後要求歸還荊州,而劉備希望取下涼州後再還。孫權就派呂蒙襲取長沙等三郡,劉備亦率軍東下,雙方對峙於湘江。而後劉備得悉曹操得漢中,將危害蜀地安全,便與孫權和談平分荊州。但雙方的關係已惡化。孫權趁曹操西征張魯之際率大軍攻擊合肥,發動第二次合肥之戰,最後被張遼等人擊潰。216年曹操就任魏王,加九錫,開始擁有分立於東漢的軍事政治機制[14]。隔年,劉備進攻漢中,發動漢中之戰。雙方勢均力敵,但漢中主將夏侯淵中計被劉備將領黃忠斬殺。曹操亦率援軍入漢中防禦,最後因為軍糧不足而退敗。劉備占領後以魏延防守漢中,並於219年自封為漢中王。

在魯肅去世後,江東的主戰派呂蒙繼任其位。荊州守將關羽輕視呂蒙,於同年率軍北上進攻曹操。他擊敗曹仁於樊城,俘於禁,斬龐德,使得曹操有意遷都。而呂蒙則趁機襲擊江陵,於麥城擒殺關羽,共佔領了荊州南部。劉備控制的上庸亦叛劉降曹,至此劉備勢力被完全趕出荊州。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繼魏王位後,並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國號「魏」,史稱曹魏。至此東漢亡,進入三國時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身份繼續使用國號「漢」,史稱蜀漢。而孫權向曹魏稱臣,但自立年號,曹丕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同年,蜀帝劉備以報關羽之仇為由東徵孫權,孫權派出接替呂蒙的陸遜迎戰。結果蜀帝劉備慘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史稱夷陵之戰。223年,劉禪繼任帝位後,軍政事務由諸葛亮掌握。之後曹丕與孫權翻臉,兵分三路南下,為孫權所阻而退。諸葛亮於同年向孫權聯繫後,雙方再度結盟,局勢再度成為蜀吳同盟對抗曹魏。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或東吳。另外,在交州方面,早在210年其領主士燮即歸順孫權。之後吳將呂岱於226年佔領交州,士燮之子士徽投降。
2008-06-12 3:28 am
三國鼎立

曹操勝於官渡、敗於赤壁之原因:
勝於官渡:
曹操兵力雖不及袁紹,但有___荀彧____、___郭嘉____等謀士之助,且操為人當機立斷,自能戰勝驕傲輕敵之袁紹。
曹操能納袁紹謀士____許攸___降,用其偷襲____烏巢___之議,燒毀袁紹軍糧餉盡失,軍心動

搖。
袁紹率軍南下,與曹軍對峙半載,軍心渙散,曹操得___張郃及高覽____,卒能戰勝袁紹。
敗於赤壁:
曹操統一北方後,乘___劉表_____新喪,襲取荊州後隨即揮軍進迫江東,然曹軍師勞力

竭,加以遠來疲憊,終為以逸待勞之孫劉聯軍所敗。
曹軍雖眾,然南下士卒多____水土不服____,且新降之州部眾,軍心_未定/未穩___,致未能戰勝孫劉

聯軍。
曹操圖以___連環船____克服軍隊不習水戰的困難,但因輕信___黃蓋___詐降之計,遂為聯軍

___火計(火燒連環船)___致敗。
丙. 赤壁之戰經過:

公元二零八年﹝建安___十三___年﹞曹操乘__劉表____新喪,率軍南下,進襲荊州,

表子__劉琮____乞降。
劉備依劉表屯兵新野,以情勢危急,乃遣__諸葛亮_____至江東,說服__孫權____,合力抗曹。
___諸葛亮/_劉備____與___周瑜/_孫權___運用火攻,敗曹軍於__赤壁/華容道____。曹軍死傷過半,倉惶北退。
丁. 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之關係:

曹操兵敗赤壁,一時無力南下,乃西圖關中,號令中原,奠下日後___奪漢____立魏之基

礎。
劉備乘赤壁大捷,擴張勢力,西取__荊州___、____益州___,於曹魏立國次年稱帝巴蜀。
孫權乘赤壁大捷,鞏固___江東____統治,其後奪取荊州,終稱帝東吳。
魏、吳、蜀三國得以鼎足而立之原因:
疆域形勢:

魏 - - 疆土最廣,擁有中原黃河流域一帶。
吳 - - 只擁有東廣州全部,交、荊、揚三州之大部,疆域較魏狹小。
蜀 - - 領土最狹小,只擁有益州全部及附近一帶。
經濟方面:

魏: 領土最大,人口最多,經曹氏父子大行__屯田___、廣興___水利___,社會經濟日益繁榮



蜀: 領土雖最狹小,然四川自漢以來日益發展,土地肥沃,加上其地又易守難攻,

戰亂破壞較少,經濟遂得發展。號稱「______天府之國______」,而漢中物產豐足,日漸富

饒。

吳: 據長江中下游等____江東____之地,為漢以來日益發展之經濟重心;東漢末年之動

亂,更為江南地區入___製鹽____及_____造船____技術;再經孫權鼓勵____屯田_____,良田漸多

,人煙漸稠。

人才方面:

魏: 曹操唯才是學,不問出身、名節,故荀彧、___郭嘉____、____賈詡_____等皆被擢用,

為曹魏奠下根基。建國後,曹丕以____九品中正制________取士,更有利選拔人才治國。

蜀: 劉備禮下賢士,致力延攬人才,___黃忠___、___黃權___、___伊藉___、____諸葛亮___、馬超等,

俱為所用,彌補國小力弱之不足。

吳: 孫權具知人之明,禮賢下士,___周瑜___、___張昭___、___陸遜___等皆一時俊彥。孫權又

致力拉攏___蜀漢______,故實力不遜於其他兩國。

(三) 蜀、吳兩國國勢較弱仍能與魏鼎足而立之原因:

蜀據四川,為___天府____之國,且漢中富饒,物產豐足;吳則處於江南沿海地區,有

___長江天險___之利,經濟充裕,故能與魏三分天下。
黃巾之亂起,中原人士逃亡南下,蜀、吳人口大增,____國富____充裕;且劉備、孫權

均長於用人,蜀之諸葛亮、吳之周瑜,皆屬一時俊彥。
赤壁之戰,蜀、吳聯軍擊敗曹魏;其後曹魏又受__馬超___、___張魯___等牽制,未暇南顧,

遂演成三分之局。HY
參考: 自己& wiki
2008-06-11 1:34 am
三國鼎立

曹操勝於官渡、敗於赤壁之原因:
勝於官渡:
曹操兵力雖不及袁紹,但有荀彧、郭嘉等謀士之助,且操為人當機立斷,自能戰勝驕傲輕敵之袁紹。
曹操能納袁紹謀士許攸降,用其偷襲烏巢之議,燒毀袁紹軍糧餉盡失,軍心動搖。

袁紹率軍南下,與曹軍對峙半載,軍心渙散,曹操得_______,卒能戰勝袁紹。
敗於赤壁:
曹操統一北方後,乘劉表新喪,襲取荊州後隨即揮軍進迫江東,然曹軍師勞力

竭,加以遠來疲憊,終為以逸待勞之孫劉聯軍所敗。
曹軍雖眾,然南下士卒多水土不服,且新降之州部眾,軍心未穩,致未能戰勝孫劉

聯軍。
曹操圖以連環船克服軍隊不習水戰的困難,但因輕信黃蓋詐降之計,遂為聯軍

火計致敗。
丙. 赤壁之戰經過:

公元二零八年﹝建安十三年﹞曹操乘劉表新喪,率軍南下,進襲荊州,

表子劉琮乞降。
劉備依劉表屯兵新野,以情勢危急,乃遣諸葛亮至江東,說服孫權,合力抗曹。
劉備與孫權運用火攻,敗曹軍於赤壁。曹軍死傷過半,倉惶北退。
丁. 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局面形成之關係:

曹操兵敗赤壁,一時無力南下,乃西圖關中,號令中原,奠下日後奪漢立魏之基

礎。
劉備乘赤壁大捷,擴張勢力,西取荊洲、益洲,於曹魏立國次年稱帝巴蜀。
孫權乘赤壁大捷,鞏固江東統治,其後奪取荊州,終稱帝東吳。
魏、吳、蜀三國得以鼎足而立之原因:
疆域形勢:

魏 - - 疆土最廣,擁有中原黃河流域一帶。
吳 - - 只擁有東廣州全部,交、荊、揚三州之大部,疆域較魏狹小。
蜀 - - 領土最狹小,只擁有益州全部及附近一帶。
經濟方面:

魏: 領土最大,人口最多,經曹氏父子大行屯田、廣興仁德,社會經濟日益繁榮



蜀: 領土雖最狹小,然四川自漢以來日益發展,土地肥沃,加上其地又易守難攻,

戰亂破壞較少,經濟遂得發展。號稱「____________」,而漢中物產豐足,日漸富

饒。

吳: 據長江中下游等江東之地,為漢以來日益發展之經濟重心;東漢末年之動

亂,更為江南地區入_____及冶鐵技術;再經孫權鼓勵屯田,良田漸多

,人煙漸稠。

人才方面:

魏: 曹操唯才是學,不問出身、名節,故荀彧、荀攸、郭嘉等皆被擢用,

為曹魏奠下根基。建國後,曹丕以司馬懿取士,更有利選拔人才治國。

蜀: 劉備禮下賢士,致力延攬人才,黃忠、黃權、魏延、諸葛亮、馬超等,

俱為所用,彌補國小力弱之不足。

吳: 孫權具知人之明,禮賢下士,諸葛瑾、張昭、周瑜等皆一時俊彥。孫權又

致力拉攏蜀漢,故實力不遜於其他兩國。

(三) 蜀、吳兩國國勢較弱仍能與魏鼎足而立之原因:

蜀據四川,為天府之國,且漢中富饒,物產豐足;吳則處於江南沿海地區,有

江湖之利,經濟充裕,故能與魏三分天下。
黃巾之亂起,中原人士逃亡南下,蜀、吳人口大增,糧食充裕;且劉備、孫權

均長於用人,蜀之諸葛亮、吳之周瑜,皆屬一時俊彥。
赤壁之戰,蜀、吳聯軍擊敗曹魏;其後曹魏又受馬超、張魯等牽制,未暇南顧,

遂演成三分之局。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40: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08000051KK0314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