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
脂肪大家族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所有的油都是這三類脂肪,以不同比例組成。
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外型圓滾滾、是屬於容易沈積的脂肪成員,就因為不容易排出體外,因此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來,它也比較安定,不容易氧化,適合高溫油炸,飽和脂肪酸大多存在於動物性油脂和植物油的棕櫚油、椰子油。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就像是有許多觸手似的,雖然它有降低壞膽固醇(LDL)的效果,但也會降低好膽固醇(HDL)的吸收。由於性質不安定,因此較不適合高溫油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如玉米油、黃豆油、葵花油等。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是只有一隻觸手,穩定性雖比不上飽和脂肪酸,但還算穩定,而且它能降低壞膽固醇(LDL),維持或稍微提高好膽固醇(HDL),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是橄欖油、芥花籽油、花生油。
製程
油脂的提煉製程可分為:植物油提煉及動物油提煉
植物油的製程:
A-溶劑抽出法 (含低油量油脂如大豆油、葵花油)
B-壓榨法 (含高油量油脂如花生油、胡麻油)
C-壓榨抽出法 (結合壓榨法及溶濟抽出法)生油、胡麻油)
圖片參考:
http://www.pecoil.com.tw/images/plant.jpg
動物油的製程:
A-乾式採油法:直火式
B-濕式採油法:以蒸氣吹入原料中
圖片參考:
http://www.pecoil.com.tw/images/animal.jpg
文化
台灣食用油脂工業肇始期:民國39年。
食用油脂在各時期的消費主流:
*
日據時代:花生油。
*
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沙拉油。
*
民國77年大宗物資進口自由化後:葵花油等進口食用油急速成長。
*
豬油、麻油在成長期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目前:沙拉油、蔬菜油、豬油、花生油、麻油、葵花油、玉米油、橄欖油、紅花籽油、葡萄籽油及芥花油….等,提供消費者多樣化選擇。
製造技術的演進:
*
早期:以人工處理為主。
*
民國38年後:壓榨式製油。
*
民國43年後:溶劑提油。
*
77年起:採用大型先進設備提煉為主。
*
世界現況:
●
食用植物油脂製造技術:
a.採油方法:除特殊油籽原料外﹐均以溶劑萃取提油或擠壓配合溶劑萃取提油為主。
b.油脂精煉: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與冬化等過程。
●
食用動物油脂製造技術:
a.油脂熬製:分乾式熬製(多採真空式)﹑濕式熬製(以蒸汽熬製)。
b.油脂精煉:脫酸﹑脫色﹑脫臭。
c.油脂再加工:油脂區分﹑油脂氫化﹑油脂交酯化﹑粉末脂肪製造﹑人造奶油與酥油製造。
http://www.pecoil.com.tw/cyclopaedia.asp
沙拉油即是什麼油, 不明白, 高手們可給我解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