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生平簡介: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號涇陽,又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為“東林先生”,無錫涇皋裏(今錫北鎮)人。顧憲成出身貧寒,家住破屋,不遮風雨。艱苦的生活環境,激發了顧憲成奮發讀書、進取向上的志向。顧憲成從幼時起就常常夜讀達旦,博覽群書,涉獵百家。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顧憲成任吏部文選司郎中,後因其正直無私的性格而被以“忤旨”罪罷官回無錫而死。
入選理由:“東林先生”顧憲成乃大明一代名臣,不畏權勢,敢于犯顏直諫,但其更大的成就卻在他罷官之後回歸故裏,重建東林書院,講學桑梓而開一代風氣之先!至今依然懸挂在東林書院的那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展示著東林書院把讀書、講學同關心國事緊密聯係在一起的特色,也形象地表達了顧憲成的政治人格。他身為明代的進步思想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畏權勢、不計自身得失的高風亮節和推動社會改革、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精神,鼓舞著後人關心國事,熱忱報國。
雕塑特色:吳為山先生塑造了明代大儒顧憲成晚年脫下官服、講學東林的超然、獨立之形象。
作品採用一貫的大寫意手法,衣衫的處理部分爽利勁節,流暢的指法與木棍之敲擊相互襯映,整體貫以蜿蜒陡峭、虛實相接的線條來造人物之形、寫人物之氣,揮灑自如,一氣呵成,顧憲成的高士之風、名臣之節被全然塑就出來!
《顧憲成》面容儒雅厚潤、饒有古意,似在沉心靜慮,又似在傾聽朋賢議辯。他手把經卷,頭微左傾、目光離開書本而遠眺天際,若有所悟,似有所感,眉宇間縈係著深深的憂思。他倣佛正置身于東林書院講壇之上,面對著眾多的文人士子,縱橫今古,針砭時事。山林之靜難掩心流涌動,凝神默語不改憂國情懷。吳為山的傳神之塑令觀者也倣佛一同置身于那個激揚沉鬱、風雷幻動的時代背景之中。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一千古名聯是顧憲成一生之寫照,也是雕塑家塑造人物時所追求的氣韻所在和精神歸趣。吳為山所塑造的《顧憲成》鄙屑功名,嘯傲山林!恂恂然,淵淵兮,蒼然如隆冬之松柏!傲然挺立于一片青翠之中。
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