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朱湘,這位一生抑郁交錯的詩人,於1933年12月5日投長江自殺。而作為新月派的重要詩人,朱湘寫下了很多重要的詩作。而這首《采蓮曲》就是其中之一。而這首詩,相當注重詩歌的形式和音樂性的精致呈現。
全詩共五小節,每節的形式和結構大體一致,呈現出整體一致的建築美。每節又大致押韻,呈現出強烈鮮明的音樂感。這首詩的音樂性歷來為人所稱道。詩人自己就說:“《采蓮曲》中‘左行/右撐’,‘拍緊/拍輕’等處便是以先重後輕的韻表現出采蓮舟過路時隨波上下的一種感覺。”而根據詩歌所表現的內容而特意編排相應的韻勢,並取得成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嘗試。
而這首詩的情境很顯然會讓讀者聯想到古典詩詞對江南的經典刻畫。“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這位典型的南方詩人,用比較嚴謹而又富含包容力的詩歌體式呈現出自古至今延續的南方特有的情韻和柔潤的詩意。
這首《采蓮曲》的五節明顯運用回旋復沓的手法,反復渲染優美的場景和其中蘊涵的美好的、想像的情感。以第一節為例:
小船呀輕飄,
楊柳呀風裡顛搖;
荷葉呀翠蓋,
荷花呀人樣嬌嬈。
日落,
微波,
金絲閃動過小河。
左行
右撐,
蓮舟上揚起歌聲。
前四行抒寫和設置了一個優美而舒緩的場景。為全詩的展開和深化奠定了一個基調。輕舟在微風中緩緩行進,楊柳輕拂,荷葉微搖。這種場景,這種古典的想像會使現代讀者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快樂和詩意的想像。而第一小節接下來則進行了相當別致的安排。“日落”、“微波”單行排列。這種設置就使詩思和由此產生的音樂性和閱讀感就顯得很短暫、干脆而又突出。而接下來的“金絲閃動過小河”,句長明顯加長了許多,而相對而言又增加了詩內容的容量,而在閱讀上則時間相對延長,停頓,深長。那麼在一短一長,一輕一重,一急一緩的轉換和承接中,詩的音樂性不僅豐富多變,抑揚頓挫,更使之在讀者閱讀時產生音樂性上相當舒服和悅耳的感覺。所以這首詩非常適合朗誦。而接下來的四節都采用了大致相同的節奏和結構安排。這樣,讀者就在反復的音樂性的渲染中享有了一種音樂的快樂,詩歌的快樂。
還需要強調和注意的是,這五節詩的最後一行都是以歌聲結束的。“蓮舟上揚起歌聲”,“槳聲應答著歌聲”,“波上抑揚著歌聲”,“風颸蕩漾著歌聲”,“蓮舟上揚起歌聲”。這些水波上蕩漾的悠揚婉轉的歌聲,水浪聲,風聲,水槳劃動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就彙成了美妙的樂聲。
而全詩,除了音樂性上的特異之處外,還有其他值得稱道的地方。與其音樂性的美感相應,詩人在詩歌意像的選擇和營設,在詩歌時間和空間的背景轉換,在美好情感的呈現中都呈現出了與音樂感極其相稱的精心安排。以意像為例,荷花、菡萏、荷錢、碧蓋;蜂蝶、蠶繭、蛹;蓮蓬、喜鵲、石榴、藕絲、牽牛和織女;這三組的的意像群極大地增加了詩歌的繁復性和變化感,而同一組內的各個意像又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替換的,是彼此相融相互打開的。
而同樣的,溪頭和溪中的空間轉移,日落和月升的時間轉換同樣在變換中讓讀者聯想到古典謠曲尤其是詩經的經典句式和結構營設。全詩在音樂節奏、結構外形、時間空間、古典現代的多重轉換中使詩不僅在意境中呈現出美感,更使讀者在循環反復的時空氛圍中被美妙的音樂和歌聲所沉醉、浸染……
參考資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43887010008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