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其實是三首詩。
1)<相見歡>二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2)《相見歡》一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3)烏夜啼 ---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滴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裡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譯文】
昨天晚上又是風又是雨的,秋風吹得簾帷颯颯作響。蠟燭已快燃完了,更鼓聲也已歇,我卻一夜未眠,斜臥枕頭輾轉反側,乾脆坐起來不睡了,但內心仍不能平靜。
世間的事空隨流水而去,浮生卻若夢一場。世間行路之難不如一醉解千愁,真是不堪行啊!
【賞析】
這首詩乃秋夜抒懷之作,有顧影自憐、一切皆空的觀念。首二句,以白描手法寫秋夜風雨,以「颯颯秋聲」突顯夜的寂靜,次二句寫主角不知為了什麼竟徹夜未眠。再來全屬抒情,感嘆人生到最後一切空,換來一場若夢的浮生,令人覺得空虛、迷惘,而主角無法成眠,乃因他太清醒、執著,無法擺脫人生煩腦,既然世間之路如此難行,不如一醉解千愁。
2008-06-04 21:04:14 補充:
<相見歡>二 李煜的[譯文]
姹紫嫣紅的花兒轉眼就要凋謝, 春光未免太匆匆,無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風!
春花雨,美人淚,給人留下多少醉, 如今何時再重逢 ,人生本長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東!
此詞將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寄寓在對暮春殘景的描繪中,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
2008-06-04 21:05:14 補充:
起句“林花謝了春紅”,即托出作者的傷春惜花之情;而續以“太匆匆”,則使這種傷春惜花之情得以強化。狼藉殘紅,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傷殘的春心和破碎的春夢。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爲林花凋謝之速而發,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來日無多的喟歎,包蘊了作者對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一句點出林花匆匆謝去的原因是風雨侵龔,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爲過多地櫛風沐雨?所以,此句同樣既是歎花,亦是自歎。“無奈”云云,充滿不甘聽憑外力摧殘而又自恨無力改變生態環境的感愴。
2008-06-04 21:06:05 補充:
“胭脂淚”三句,轉以擬人化的筆墨,表現作者與林花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這裏,一邊是生逢末世,運交華蓋的失意人,一邊是盛時不再、紅消香斷的解語花,二者恍然相對,不勝繾綣。“胭脂淚”,遙按上片“林花謝了春紅”句,是從杜甫《曲江對雨》詩“林花著雨胭脂濕”變化而來。林花爲風侵欺,狀如胭脂。“胭脂淚”者,此之謂也。但花本無淚,實際上是慣於“以我觀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曆世變,泣血無淚,不亦色若胭脂?
2008-06-04 21:06:29 補充: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憐人,人亦惜花;淚眼相向之際,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難分。著一“醉”字,寫出彼此如醉如癡、眷變難舍的情態,極爲傳神,而“幾時重”則籲出了人與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無法實現的悵惘與迷茫。
結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似乎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彙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歎。
2008-06-04 21:08:16 補充:
《相見歡》一
【譯文】我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只見一彎殘月,清冷如鉤。清涼的秋天,深深庭院裡,只有我和寂寞的梧桐相廝守著。剪是剪不斷,理還是亂,那無奈的離愁,更有一番亡國之君的感受,出現在我的心頭。
【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