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孫中山,毛澤東)

2008-06-04 1:14 am
我想問孫中山,毛澤東佢2個有咩重要事跡呀???
更新1:

急~~~~~~~~~~~~~~

回答 (4)

2008-06-14 2:27 am
✔ 最佳答案
孫中山

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字載之,號逸仙,譜名德明,幼名帝象,是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總理,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亦為中華民國之國父。孫文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慣以中山先生相稱;而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成具體的尊稱孫中山先生,或直呼為孫中山。

1940年(民國2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中國國民黨永久總理

政黨: 中國國民黨
籍貫: 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
出生: 1866年11月12日
中國清朝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
逝世: 1925年3月12日 (58歲)
中華民國北京協和醫院
配偶: 盧慕貞 1884年-1915年,宋慶齡 1915年-1925年

孫文使用過不少名字,多數是為了宣揚革命或擺脫通緝而取的,部分則在於表達人生期望。除了下列實際使用的名字外,孫文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在中華民國於1912年成立以後,孫氏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孫文」署名。在西方,孫氏以其號「逸仙」或全稱「孫逸仙」(即英文「Sun Yat-sen」)而聞名於世。

此外,孫氏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並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認為這是由於孫氏接受西式教育,不受傳統忠君觀念的束縛,才敢於如此自稱;臺灣歷史教科書亦採用此說。孫中山後又曾批洪秀全不知民權、民主。

至於「孫大砲」這個當時政治對手揶揄孫文的外號,在辛亥革命前已有,是粵語「不切實際之人」的意思,暗諷孫文言辭誇大卻不實在。

另外,孫文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時,常當眾倡言反清政府,聞者多膽怯走避,惟陳少白、尢列、楊鶴齡附和之,乃得四大寇之諢名。

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1866年11月12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七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並於閒暇之餘常聽太平軍老兵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心生佩服嚮往。1879年,13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小學「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入籍了美國,獲得美利堅合眾國公民身份,並得到了美國護照及受美國政府的保護。之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Punahou School)(相當於中學程度)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不久因為毀損村中北帝廟的神像,為鄉人不容。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受洗入基督教,並就讀於拔萃書屋(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並獲當時之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之後他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多項改革建議,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企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人,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最終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了“香港興中會總會”。其時,楊衢雲、謝纘泰等人已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楊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2008-06-13 18:38:49 補充:
仲有好多
孫中山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D%AB%E4%B8%AD%E5%B1%B1&variant=zh-tw

毛澤東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F%9B%E6%BE%A4%E6%9D%B1&variant=zh-tw

最好use維基百科搜尋
參考: wikipedia
2008-06-12 12:22 am
孫中山只是「口水佬」只懂宣傳這樣宣傳那樣
而毛澤東就把理論實踐於生活中,他建立了新中國,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富強,是一位偉人。
2008-06-05 5:13 am
孫中山

興中會成立:
1894年, 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提出「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創立合眾政府」的綱領。1895年, 孫中山在香港設立興中會總部, 擴大組織, 並計劃在廣州起事, 但事洩失敗, 陸皓東等人被殺害, 孫中山逃亡海外。

同盟會組成:
1905年, 孫中山在日本東京聯合興中會, 華興會, 光復會等, 組成中國同盟會, 它宗旨是「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 平均地權」(簡稱「十六字綱領」), 「十六字綱領」闡釋為民族, 民權, 民生三大主義, 成為孫中山領導革命的指導思想。

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9日, 起義計劃暴露。10日, 湖廣總督瑞澂緝拿革命黨人。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於當晚起義, 進攻總督衙門, 瑞瀓逃走。第2天, 革命黨人控制武昌, 成立湖北軍政府, 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成立:
武昌起義後, 全國有14省宣佈獨立, 清政府只能控制直隸, 河南, 山東, 東3省和西北地區。由於1911年是農曆辛亥年, so史稱「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 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 成立臨時政府。不久宣統帝宣佈退位, 清朝滅亡。




毛澤東

「秋收暴動」:
國民政府大舉捕殺共產黨人。9月, 毛澤東等人在湖南發動「秋收暴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大會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確定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 改北平為北京, 為首都。會議並推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 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 毛澤東主席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4年9月, 毛澤東被推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3面紅旗:
經此事, 經濟上受到連番打擊, 1959年, 由劉少奇取代毛澤東出任國家主席。

文化大革命:
「3面紅旗」事件後, 毛澤東威望受損退居2線, 劉實行經濟調整政策, 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復辟, 毛澤東不滿, 更希望收回失去的政權。
1968年, 劉少奇被撤銷一切職務, 隨後, 明確規定林彪為毛澤東的接班人。林彪急欲當國家主席, 引起毛澤東反感。1971年, 林彪發動政變, 企圖刺殺毛澤東, 最因事機敗露而倉皇出坎, 在外蒙古墜機身亡。其後, 周恩來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而「4人幫」(江青, 張春橋, 姚文元, 王洪文), 藉肅清林彪影響的名義, 含沙射影地攻擊周恩來, 欲圖奪取中共中央與政府的實際權力。1976年, 周恩來逝世。1976年清明, 發生了民眾悼念周恩來, 抨擊「文革」的「天安門事件」。1976年9月, 毛澤東病逝。




p.s. these info may not complete with nothing missing, but i hope i can help you*v*

2008-06-04 21:46:00 補充:
補充毛澤東的...(3面紅旗之後,文化大革命前面)-_-'"

3大社會主義改造:
1953年, 中國對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亦開展。社會主義改造即是改造所有制, 把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公有制。

整風運動+反右派鬥爭:
毛澤東為了鼓勵黨內外人士批評中共, 提出「百花齊放, 百家爭嗚」, 聲稱共產黨+各民主黨派是「長期共存, 互相監督」, 又強調「言者無罪, 聞者足誡」。1時之間, 許多人展開「大嗚大放」。由於民主人士+知識份子發表尖銳批評共產黨政策的言論, 毛澤東突然指批評者是「右派」。於是「整風運動」變成「反右邊鬥爭」。

2008-06-04 21:48:33 補充:
sorry..應該係3面紅旗之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_*'"
參考: chinese history text book
2008-06-04 3:08 am
孫中山先生創立國民黨,搞辛亥革命成立「護軍法政府」…

毛澤東先生就簽兩黨和平談判的條約「雙十協定」、搞改革「三大改造、反革命同大躍進等…」、發動文化大革命、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我諗應該會幫到你的
參考: 中史書


收錄日期: 2021-05-03 12:52:0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03000051KK014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