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會行雷???

2008-05-31 1:30 am
點解行雷會有聲?同埋咩是行雷?

回答 (3)

2008-06-04 6:35 pm
✔ 最佳答案
行雷是閃電
閃電和雷聲是如何產生的?





由於積雨雲內有急劇的氣流擾動,雲中的水珠和冰粒便會分裂而產生電荷。一般來說,積雨雲的上部帶有正電荷,中下部帶負電荷。當正負電荷之間的電壓到達某程度時,雲與雲之間或雲與地面之間就會出現放電的現象,發出強烈閃光,這就是我們平時見到的閃電。放電時會產生大量熱能,令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產生聲音而造成隆隆雷聲。



圖片參考:http://www.weather.gov.hk/education/edu01met/wxphe/thunderstorm/ts-fig2c.jpg


2008-06-04 10:36:38 補充:
雷暴是怎樣形成的?


雷暴的發展始於溫暖和潮濕的空氣上升。空氣上升的原因很多,例如地面受太陽照射加熱、在低壓槽附近、兩股不同的氣流匯聚或遇上高山而上升等。

當潮濕空氣上升時,空氣中的水分便會遇冷凝結而成為雲。隨著氣流繼續上升,雲層亦發展得越來越高,雲中的水珠也會不斷增長。達到高空時溫度會很低,冰粒也會在雲中形成。當雲頂達到十至二十公里時便形成積雨雲,而雷暴是由積雨雲產生的。
參考: HKO
2008-05-31 1:42 am
雷暴是一種產生閃電及雷聲的自然天氣現象。它通常伴隨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時甚至會隨暴風雪而來。

雷暴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生,甚至發生在兩極地帶,但通常在熱帶雨林地區會較頻繁地發生。在溫帶地區,雷暴則通常會在夏季發生。除了在烏干達及印尼為全世界有雷暴發生的最頻繁地方外,在美國中西部及南部州份會發生威力最強烈的雷暴,因為這些雷暴會與冰雹或龍捲風一起發生的。

雷暴會在大氣不穩定時發生,並且會製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通常其發生有三種特定情況︰地球大氣層低空帶的濕度很高,這可以由露點溫度觀察得到;高空與低空的溫度差異極大,亦即是氣溫遞減率極大;冷鋒受到外力的逼迫而匯聚。

在古老的文明裡,雷暴有着極大的影響力。不論是中國古代、古羅馬或美洲古文明皆有與雷暴相關的神話。

雷暴的生命週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積雲階段、成熟階段及消亡階段。

在積雲階段,雲較四周的空氣暖和,因此雲內部的空氣加速向上升,並很快升到溫度遠低於凝點的高度。所以四周大量的小水點、冰晶或雪片向雲內匯聚,這時只有不斷增強的上升氣流而沒有下降氣流。

在成熟階段,積雨雲變得越來越大,甚至會進入平流層。不過水滴及冰晶會因為過重,使得上升氣流並不能承托其重量,而開始落下,其表面所產生的摩擦會帶動四周的空氣向下沉,並逐步增強下墜力從而產生下降氣流,這時便會出現傍陀大雨並且伴有雷電或上升下降亂流,而若下降氣流極強則可能會降雪。而由高空下降的冷氣流在到達地面時會水平展開,這時很易會生成猛烈陣風。

最後,在消亡階段,上升氣流逐漸消失,這時雷暴主要受到已變弱的下降氣流影響。雲裡大部份的水點被釋出,已無力再降雨,而雷暴亦逐漸消失。
參考: Wikipedia
2008-05-31 1:38 am
行雷在下方 - 因為行雷跟閃電有關.


科學家認為X和伽馬射線才是閃電形成主因

通常人們認為閃電是由大氣層中的電場作用形成的。但是,來自佛羅里達技術協會的天體物理學家約瑟夫-德懷爾(Joseph Dwyer)表示,大氣層中的電場產生閃電這一理論是錯誤的,大氣層中的電場不可能達到產生閃電的電場強度。

德懷爾曾從事高能量微粒的研究工作,兩年前他來到佛羅里達研究中心。在佛羅里達

研究中心,聚集了許多從事閃電研究的科研人員。當德懷爾從學術報告中瞭解到伽馬射線和X射線與閃電的形成有密切關係時,他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致力於該領域的研究。



許多科學家相信,當大氣中形成強大的電場便能夠產生閃電。儘管沒有任何人真正看到這樣的電場,但是,這些科學家仍確信這是閃電形成的正確解釋。當德懷爾建立一個高能量輻射模型用來描述地球大氣層電場的形成時,模型的實驗結果使他為之震驚。他發現電場中伽馬射線和X射線釋放的能量,可為電場提供足夠的電場強度產生閃電。在雷雨天氣中,上昇氣流和下降氣流推動水分子互相作用,釋放出電子從而增強了電場強度,這些電子最終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穿越空氣。依據德懷爾的閃電形成理論,這些高速電子在電場中伽馬射線或是X射線釋放的能量作用下,與大氣層其它微粒發生碰撞便產生強大的雷鳴聲,並釋放出電荷。



曾致力於閃電形成研究的佛羅里達大學馬丁-烏曼(Martin Uman)稱,“這項發現可能是科學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德懷爾的理論還展示了閃電產生所需的伽馬射線和X射線強度。”但是,對于閃電形成的確切解釋尚仍不能定論。目前,德懷爾仍猜測某些特定條件下的電場也可以聚集足夠的電場強度從而產生閃電。



雲實際上是由許多小水滴組成的。每個小水滴表面都有正電或負電,所以一朵雲可以貯積大量的電荷。正電聚集在雲的上端時,負電就聚集在雲的下端;因此在雲正下方的地球表面,也引來了許多正電。雲和地面之間的空氣本來是絕緣體,可以阻止正負電結合。但是如果正負電的電荷不斷增大,衝過空氣的阻隔而結合在一起,就會造成閃電。



閃電



 當空氣極不穩定的時候,容易發生強烈的向上對流運動,而形成高聳的積雨雲,雲中充滿上上下下奔竄的水汽,就會產生靜電,雲的上端會產生正電荷,雲的下端會產生負電荷,地面又是正電荷,那麼,正、負電荷之間有空氣作為絕緣體,若正、負電荷間的電壓差,大到可以衝破絕緣體的空氣,使空氣在瞬間膨脹爆炸、發熱發光,發光就是閃電,膨脹爆炸發出巨大聲響就是打雷。



 



閃電與雷聲的形成



 



 夏天一到,常常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上午晴朗而炎熱,令人受不了,但是一到下午之後,天空馬上變了一個樣,不但烏雲密佈,而且閃電雷聲不斷,住在山區的人一定感受深刻,像花生米一樣大的雨滴加上一陣陣風吹過來,讓人躲也躲不掉,撐傘根本是一點用也沒有,有時候在郊外一不小心甚至還會被雷擊中,相當危險,到底閃電與雷聲是怎麼形成的呢?



其實大多數的閃電都是連擊兩次,第一擊是一股看不見的帶電空氣,一直下到地面,或是由地面到達空中,它就像是一個開路先鋒,為第二次的閃電帶路,當第一擊的閃電打下來的那一瞬間,一道迴擊電流就延著先前所開的路跳上來,於是就發生看的見的閃電,所以說,看的見的閃電是第二擊。



這種迴擊電流有一個電力核心,它的周圍有一圈像管子一樣的炙熱空氣把它套住,由於磨擦,這層熱空氣就會發光膨脹和爆炸,爆炸發生時差不多馬上就看到閃電,但是雷聲總是稍後才到,這是因為聲音的速度是340m/s



,而光的速度是30萬km/s,光的速度遠比聲音的速度要來的快,所以總是先看到閃電而後才聽到雷聲,決對不是因為眼睛長在前面;耳朵長在後面的原因呦!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8: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30000051KK015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