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南丁格爾出生在一個富裕、有教養的輝格黨(Whig)鄉紳地主家庭,這個世背景值得注意,因為維多利亞時代英國許多在政治、社會事務上持溫和改良主義的人物,是來自這樣的背景的──達爾文是另一個好例子。她和她姊姊出生時父母都旅居義大利,她姊姊在那不勒斯(Naples)出生,因而取該城之希臘名字Parthenope,南丁格爾則是在佛羅倫斯出生的。她的父親不信任學校教育,因此返英後,她們姊妹就在德比郡(Derbyshir)的住家,一幢哥德式的大房子「立宅」(Lea House)受家庭教育,學習數學、文法、音樂及古希臘文、拉丁文及德、法、義大利等現代歐洲語言。南丁格爾自幼就表現出學習的熱忱,嗜讀向學,她姊姊則相反,表現出藝術天份。
南丁格爾有很深的宗教感,在1837年2月7日她聽見神的召喚,而決心要奉獻她一生。雖然曾有人向她求親,但她終生未婚。她對慈善工作愈來愈感興趣,而有了從事護理工作的念頭。她的家人對此激烈反對。因為在十九世紀初,醫院是收容貧病窮人的機構,以骯髒、混亂、高死亡率著稱,被視為是前往墳墓的中途站。一般稍有資財的人生病是絕不會進醫院的,即使窮人也怕進醫院。一般人對護士的印象,則是酗酒、品性不端的下層女人,經常偷病人的東西。以南丁格爾的富裕家庭出身,家人對她當護士的想法自然大加反對。不過她並不死心。
像許多十八、十九世紀英國富裕、有教養家庭的年輕人一般,南丁格爾以旅行(所謂Grand Tour)來作為一種教育與增廣見聞的方式,1837-39-50則到埃及、希臘、德國。這些旅行使她認識不少日後對她志年她到法、義、希臘等國,1849業大有幫助的人。此外,這時她的身體經常不適,精神狀況似乎也不太好,因此以旅行來調養──份傳記作者與歷史學家很感興趣的題目。在德國時她訪問了由牧師設立南丁格爾的心理狀態是部的校。Kaiserwerth護理學後來她自己於1850-51年前往該校習護理。
1853-54年她在倫敦哈利街一號(Upper Harley St.)的一家療養院擔任護士長。不過這可不是一般的醫院,哈利街傳統上是英國地位最高的大牌醫生開業的地方(今天仍是如此),這家病院是供生病的仕紳療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