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番茄 – 性寒、消食抗癌、降低血壓
別名:臭柿仔、甘仔蜜、西紅柿、洋柿子
植物分類:茄科1、2年生草木
學名:Lycopersicon esculentum
英名:Tomato
番茄原產南美安地斯山區,西元1544年傳入義大利作為觀賞植物,直到19世紀才發展成為食用的經濟作物。日本在1868年明治初期始見種植,本省於日據時代由日本引進。早期的番茄具有青臭味,有許多人不敢吃它,後經品種改良才成為大眾化果菜。番茄是蔬菜,也是水果,用途廣泛,營養豐富,可生食、煮食,加工製蜜餞、果汁、果醬,是世界性重要蔬菜,全世界以台灣最盛行當水果食用。番茄株高30~150公分,主莖被剛毛,並密佈油腺,具油分及青臭味;葉互生,羽狀複葉,小葉長卵形,葉緣淺裂或深裂;聚繖或總狀花序,花冠星形,鮮黃色,萼片宿存;漿果有圓形、橢圓形、扁圓形、心形、燈炮形等,果形有大果、小果等。
番茄品種極多,新品種不斷改良育成,品種用途分為生食和加工用。番茄酸甜可口,色澤紅艷誘人,是因含大量類胡蘿蔔素中的番茄紅素(Lycopene)。維生素C含量是蘋果的10倍,西瓜的2.5倍,並有豐富的果膠質、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能使番茄在烹調時,不致流失太多維生素C,這是其他蔬菜所不及的特殊養分。
品種:生食品種大果有台中亞蔬4號及5號、台南亞蔬6號、花蓮亞蔬4號及6號、農友301、員林青蓋、黑柿、一點紅、桃太郎、大型福壽。小果有四季紅、聯珠、聖女、金柑、玲珠、雙喜、朱蜜。加工品種有雙喜、農友112、農友209、可果美18、可果美20、可果美21、台南選2號及3號、UC82、UC204A等。
產期:大番茄10~5月盛產,6~9月淡產。小番茄11~3月盛產,4~5月淡產,6~9月缺貨。
主要產地:全省各地均有生產,大番茄盛產期集中在崙背、新市、西港、新埤、南州、萬丹等;淡產期集中在竹東、芎林、竹山、水里、信義、吉安、壽豐。小番茄量產則集中在西港、新市、七股、新化、善化、永康、阿蓮、義竹、太保等地。
選購要領:大果以果形勻稱完整,果肩青綠色,果頂已變紅者為上品。小果以果形完整,果色鮮紅,無擠壓外傷或萎縮者為佳。
食用法:可生食、炒食、煮湯,加工製蜜餞、番茄汁、番茄醬、番茄泥。番茄鮮果沾酸梅粉極對味。番茄炒蛋、煮羅宋湯、番茄紅燒牛肉等,味道均鮮美。
裁培重點:番茄性喜溫暖乾燥,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15~26°C,10°C以下或30°C以上不利結果;開花適溫15~30°C,著果適溫18~26°C,日夜溫差大,有利花芽分化。
繁殖可用播種法,本省北部3~4月、8月,中南部3~5月、8~11月為播種期。播種成苗後,本葉4~6片時移植田間裁培。裁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每天光照12~14小時最佳,光照不足,開花結果不良。
食療養生—番茄
營養成分:熱量26、水分92.9、蛋白質0.9、脂肪0.2、醣類5.5、纖維0.6、灰分0.5、維生素A84.2、B10.02、B20.02、B60.06、維生素C21、鈉9、鉀210、鈣10、鎂12、磷20、鐵0.3、鋅0.2。
藥用食療:現代科學研究,番茄是營養果菜,果體含豐富的維他命C、P、磷、鈉、鉀、鎂、胡蘿蔔素、番茄紅素、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消化後呈鹼性,加砂糖後呈酸性;胃酸分泌失調,食慾不振,飯後吃加糖番茄或番茄汁,能幫助消化,補充胃酸之不足;喝酒過量,可利用番茄的酸味來消解噁心反胃。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以6年的時間追?研究,發現番茄含有番茄紅素Lycopene,具有抗癌作用,每週食用番茄或番茄製品2次以上者,比不吃番茄的人,降低攝護腺癌發生率34%;義大利則研究,常吃番茄者,能減少發生消化系統癌症的機率30~60%。
中國醫學認為番茄性微寒,味甘酸,有清熱、健胃、消食、生津、利尿等功效,可治熱病諸症、食慾不振、降血壓。根據藥用植物學記載,番茄葉含油腺,可治頭痛、外敷腫毒,每日吃食番茄3個,治高血壓殊效。因性寒,脾胃寒滯、手腳冰冷、大便滑瀉的人,不宜長期過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