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荊人遺弓語譯如下:
有位楚國人遺失了弓,卻不肯去尋找,說:「楚國人遺失的,讓楚國人得到它,又何必去尋找呢?」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把『楚國』去掉就可以了。」老子聽到這件事後,說:「再把『人』去掉就可以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一個荊楚人丟失了弓,並不去尋找,人家問起德時候,他卻說: 荊楚的人丟了東西,又被荊楚的人得到,這沒有損失啊!何必去找呢。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情後,認為這個荊楚人不夠有大局觀念,太局限於荊楚,所以說,把荊(楚國)去掉,老子知道了這件事和孔子的評價之後,說,不如把人也去掉。所以後世說老子才是最心無所掛的人。
內文分析:
文中顯示,荊人所言是以「荊人」為中心的世界觀,孔子所言是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在觀念上,雖然有「小」和「大」之分,卻均有其範圍與界限;而老聃所言,則是「無外」的萬物平等的境界。
這個荊楚人實際上潛意識裡是把整個荊楚當作一個大家庭來看待的,他的肚量我們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孔子這裡:有人丟了東西,有人撿到了它,這沒有損失啊!孔子認為他的心裡裝著全人類,可謂偉大之極,但實際上這件事的意義卻不是如此的,而是孔子潛意識裡還對丟去的弓念念不忘,有人丟了東西,有人撿到了它。 若然是沒人撿到又該當如何呢?孔子的心裡認是對失去的弓耿耿於懷的,而那個荊人丟了弓以後,可能早就拋諸腦後了。
再來看看老子才是真正的拋諸腦後,丟了也好,得到也好,它們又有什麼區別呢?又何必尋找呢?從「人」的觀點言之,人的確遺失了弓,亦有人可能會撿到弓,然而無論遺失或撿到,都是起於人的「私心」(亦即「擁有」)的觀念所造成,但是就「弓」本身而言,弓為弓,為一獨立存在之個體,並不屬於任何人,自無所謂「遺失」,亦無所謂「撿到」,老聃之言,乃是去人之私,從天地的大觀點看萬物,天地不得不失。老子的意思是,這把弓丟了也好,沒丟也好;撿了也好,沒撿到也好,它們又有什麼值得勞神呢?可見老子才完全做到了心無所掛。
《列子 卷第二 黃帝篇》的其一段 - 好漚鳥者語譯如下:
海邊有個喜歡鷗鳥的人,每天早上到海岸上去,跟鷗鳥玩耍,鷗鳥來玩的有一百多隻以上。他父親說: “我聽說鷗鳥都愛跟你遊玩,你抓一隻來讓我玩玩”,第二天他仍舊來到海岸上,鷗鳥都在空中飛翔盤旋而不下來。所以說:“最好的語言是沒有語言,最高的作為是沒有作為。同別人比試智慧的想法,那是很淺陋的。”
寓意: 故事告訴人們,沒有巧詐之心,異類也可以親近;倘若產生了機巧的企圖,那就事與願違。換句話說,誠心才能換來友誼,背信棄義將永遠失去朋友。對人要真誠相待,如果心懷鬼胎,別人就不會和你親近了。後人把這個故事概括為「鷗鷺忘機」的成語,比喻淡泊隱居,不以世事為懷。唐代詩人李商隱《贈田叟》有「鷗鳥忘機翻浹洽,交親得路昧平生」之句,而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的《水調歌頭》也有「謫仙人,鷗鳥伴,兩忘機」之詠歎,都是以《列子》「鷗鷺忘機」寓言為典的。
網址提供:
http://www.netandbooks.com/3111TC001/preview3.html
http://lib.tngs.tn.edu.tw/fish/android/new/new-0034.htm
希望以上資料能幫你了解原文和其表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