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說明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團體?

2008-05-26 10:11 am
請說明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團體?

請說明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團體?

回答 (2)

2008-06-09 10:25 am
✔ 最佳答案
請說明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的重要團體?
有資料可參考http://140.115.170.1/Hakka_historyTeach/abstract_detail.php?sn=226
台灣的民主起源發展
http://chilin.typepad.com/my_weblog/2006/09/post_12.html
jack
參考: jack +網路
2008-06-10 1:14 am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於1947年2月至5月間發生的大規模衝突流血事件。該事件的導火線是1947年2月27日,臺北市的一件私煙查緝血案,翌日並觸發臺北大批市民的暴動、示威、罷工和罷市。同日,居民包圍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抗議,遭駐署的衛兵攻擊,從此該事件由請願轉變而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並觸發由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所累積的省籍、族群衝突。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台灣,最終導致國軍部隊鎮壓。此事件中,造成許多傷亡;而死亡人數有少於一千人至萬餘人乃至數萬人的概估。
由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官方與名學者支持組成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指出,二二八事件發生主因是:當時統治台灣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不當及不講求改革之道、事件後擴大鎮壓、實施清鄉、逮捕槍決知識菁英和民眾,而該鎮壓行為亦造成二二八事件影響台灣長達數十年。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當時與台灣獨立運動並無關係,不過仍為日後台灣獨立運動的興起的原因之一。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d/01082.jpg/300px-01082.jpg

專賣局臺北分局所在重慶南路的現狀美麗島之前的黨外運動所謂的「黨外」,指的就是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統治時期,台灣社會沒有組黨的自由,一群進行反威權統治、爭取民主、自由運動的政治組織或個人。在早期,黨外人士主要是通過創辦雜誌來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如五零年代雷震的《自由中國》、以及六零年代的《文星》、《大學》等)。到1970年代以後,開始透過選舉的機制,進行進一步的串聯和組織工作。
「黨外」的第一次組織化嘗試是在1978年中央民意代表增額選舉時期,當時非國民黨的候選人康寧祥﹑張春男、黃天福、姚嘉文、以及呂秀蓮等人,在選舉期間以黃信介、林義雄和施明德為中心,成立「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作為共同的選舉後援組織。他們不但舉辦各種座談會、記者招待會等,也正式發表共同政見。助選團的總幹事由施明德擔任。
在助選團的協助下,黨外人士發動了龐大的文宣攻勢,印製自己的傳單、海報進行散發,很快就獲得了極大的囘應。但是在1978年12月16日,美國政府突然告知台北,即將終止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關係。這個事件在政壇引發強烈的反應。總統蔣經國在獲知消息後,行使憲法「臨時條款」所賦予的緊急權力,宣佈即日起停止一切選舉活動。中美斷交事件影響深遠,一直到2007年,事母至孝的呂秀蓮在第二任副總統任內,都曾公開抱怨,如果不是中美斷交就不會有美麗島事件,也不會連自己的母親往生都不能奔喪。
黨外人士不顧中美斷交對臺灣的影響有多大,反對暫時停止選舉的決定,許信良、余登發等人在12月25日發表《黨外人士國是聲明》,要求恢復選舉,並主張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前途和命運。1979年1月21日,黨外運動的重要領袖余登發因叛亂罪遭逮捕,當時任桃園縣長的許信良於是在次日領導20多名黨外人士發動要求釋放余登發的橋頭遊行,這是國民黨在台灣執政以來民間所發起的第一次集會遊行事件。
余登發被逮捕後,在施明德等人的努力下,黨外人士組成了一個60人的「人權保護委員會」,在3月9日開庭時,由姚嘉文擔任余登發的辯護律師,委員會也與國際特赦組織合作為釋放余登發而努力。此時施明德等人就已經開始籌劃一份黨外雜誌。4月20日,監察院通過了對許信良的彈劾案,委員會再度組織聲援。隨著事態的惡化,許信良被迫在1979年秋前往美國。
《美麗島》雜誌1979年5月中,黃信介申請創辦一個新的雜誌。6月2日,《美麗島》雜誌社在台北正式掛牌成立。在7月9日的會議上,該社正式確定許信良為社長,呂秀蓮、黃天福擔任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當時《美麗島》旗下網羅了各派的黨外人士,包括了當時傾向統一的社會主義團體「夏潮」、以及以康寧祥為代表的穩健派,但是主要還是以施明德等激進派為骨幹。
9月8日,《美麗島》雜誌在中泰賓館舉行創刊酒會時,以《疾風》雜誌社人員為首的群眾(裡面有中興中學的學生)在館外聚眾抗議,並向館內正在進行酒會的人士投擲石塊、電池等危險物品,此即所謂中泰賓館事件。
施明德後來在監獄時表示,創辦《美麗島》的目的是「要形成沒有黨名的政黨,主張實行國會全面改選與地方首長改選」。但是在同時,一批所謂的「反共義士」另外創辦了《疾風》雜誌,與《美麗島》相抗衡,甚至不斷用暴力襲擊《美麗島》的辦公室。雖然「反共義士」自稱為民間團體,但很有可能是受到當時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指使。
施明德在11月14日到梧棲參加一場聯合祈禱會,在該會中他聽從幾位長老教會牧師的建議,決定在人權紀念日當天舉辦大規模紀念活動。在紀念活動舉辦之前,施明德與陳菊進一步籌組「人權紀念委員會」,打算在當天正式成立。





參考: 佐助


收錄日期: 2021-04-30 22:55: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26000016KK0110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