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號、專名號用法

2008-05-26 2:38 am
書籍之合稱,例如「五經」、「二十四史」、「春秋三傳」、「前四史」,應否用書名號?

其他藝術作品,例如歌曲、電影,甚至唱片,又應否用書名號?

關於專名號用法,亦有疑問。例如,「魏」是國家的名稱,應用專名號;但如果我寫「魏王」,「王」字需要加專名號嗎?又例如,「諸葛亮」是人名,但如果我不寫「諸葛亮」,寫「諸葛丞相」,「丞相」二字又應否用專名號?不同的書籍對於這兩種情況,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請盡可能按照權威性的規則(例如國家頒行的標點符號用法),以及時人的實際用例作答。即使沒有明確的答案,也希望大家暢所欲言,謝謝。

回答 (5)

2008-06-03 7:08 pm
✔ 最佳答案
專名號

標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在人名、地名、國名等下面加一條細線,現已不常用,只會在避免誤解時才用。

用法
人名與地名
例: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浙江寧海人。
“金庸”是筆名,“查良鏞”是人名,“浙江寧海”是地方名。

國家與海名
例:復活島位於太平洋,面積約118平方公里。

機構名
例:公益金、東華三院及保良局均是本港重要的慈善機構。

特別用法
專名號使用範圍
例: 1. 董建華特首、曾蔭權政務司長及梁錦松財政司長是香港的鐵三角。
2. 秦始皇陵兵馬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3. 嵩山、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合稱五嶽。

當姓或名與稱呼、職稱連用時(例1),職稱毋須加專名號。而地名與一般行政區域的普通名詞,即“省”、“市”、“區”連用時(例2),普通名詞毋須加專名號。然而,若普通名詞“山”(例3)已成為專名的一部分,則可一併加專名號。

書名號

標明書名、報章名、篇名、劇名、曲名等。

用法
書名
例:《紅樓夢》

報章名
例:《經濟日報》

文章標題名
例:《背影》

劇名或電影名
例:《鐵達尼號》

歌曲名
例:《幸福摩天輪》

特別用法
各種報告、文件名
例:《二零零一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

雙書名號與單書名號
例:《〈論語〉譯注》
書名號中還要用書名號,外面須用雙書名號,裡面則用單書名號。

書名號知多點
你是否在某些古籍見過浪線號“﹏﹏”呢?
浪線號是書名號以前另一個形式,但由於浪線號排印極不方便,故現已由雙書名號“《》”及單書名號“〈〉”完全取代。

2008-06-03 11:19:00 補充:
4.15 書名號
4.15.1 書名號的形式為雙書名號 "《 》"和單書名號 "〈 〉"。
4.15.2 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用書名號標示。例如:
a)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你讀過魯迅的《孔乙己》嗎﹖
c)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
d) 桌上放著一本《中國語文》。
4.15.3 書名號裡邊還要用書名號時,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裡邊一層用單書名號。例如:
《〈中國工人〉發刊詞》發表於1940年2月7日。

2008-06-03 11:19:19 補充:
4.16 專名號
4.16.1 專名號的形式為 " "。
4.16.2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專名下面,用專名號標示。例如:
司馬相如者,漢蜀郡成都人也,字長卿。
4.16.3 專名號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裡面。為了跟專名號配合,這類著作裡的書名號可以用浪線 "﹏﹏"。例如: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2008-06-04 5:05 am
書名號(雙書名號:《》,單書名號:〈〉),用於標明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戲曲名、歌曲名、圖畫名等的符號。

「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等,用書名號標示。」[1]「用在書名、篇名、歌曲名、影劇名、報紙雜誌名和圖表名等。」[2]

書名號應成對使用,書名號內使用書名號時,使用單書名號。「書名號裡邊還要用書名號時,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裡邊一層用單書名號。」[1]

專名號,用於標明人名、地名、朝代名、種族名、國名、機構名等專名所使用的符號。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專名下面,用專名號標示。」[1]「用在人名、種族名、國名、地名、機構名等。」[2]專名號的使用方法是橫排時劃在專名之下,直排時則劃在專名左旁。

專名號在現代的中文書刊已極少使用,在中國大陸則只用於古籍、文史哲作品中,但在台灣和香港的中文教科書、電視或電影中文字幕中仍然保留使用。
2016-10-08 7:44 am
全港的港是否加專名號
2016-06-12 5:52 pm
鄭文仲
2008-05-26 5:19 am
嗰啲「五經」......就梗要書名號啦~

藝術作品就視情況定啦,通常歌曲都唔會用喇~

「魏王」就喺魏加得啦,因為「王」有好多嫁!

諸葛丞相都一樣......
參考: 我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2 00:49: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25000051KK024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