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內戰發生先...
1912年 - 成立中華民國
1946年到1949年 - 國共內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國共内戰,又稱中國內戰(中國國民黨稱“勦匪戰爭”、“抗共衞國勘亂戰爭”;中国共产党统归于“国内革命战争”,也将第二次内战称为“解放战争”),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在中國境內發生在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一次内战为红军,第二次为解放军)与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军队之间的一場長期戰爭,也是近现代世界歷史中規模最大一场內戰。第一次战争中,國民革命軍取得根本性胜利,迫使中国共产党政权大范围迁移,但是由于西安事变、日军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双方的交战一度停歇了近十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二次国共内战又再度爆发。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则迁往台灣,至此形成台灣海峽两岸直至今日的長期分治及对立。
1945年8月,蔣中正在日本投降前後三次發電邀請毛澤東到重慶商談「國際、國內重要問題」。为避免内战再起,國共雙方代表曾先后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和《停戰協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政府军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侵佔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中共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美國国务卿馬歇爾奉命前來進行調停工作,雖曾達成國共雙方共組政府的協議,但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張召開非常片面的國民大會,共產黨及其他親共党派堅決反對的情況下,短暫的合作再度破裂。1946年6月,政府军以突然袭击手段,进攻中共在中原地区的一个集结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中國國民黨方面則認為該次事件為共軍主動調動挑起,雙方各執一詞,但藉此機會開戰的意圖卻是兩造皆然,美國遂中止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裝備美式武器的中華民國國軍因此開始走向下坡。
1946年年底,中國國民黨、中國民主社會黨與中國青年黨召開制憲國民大會,制定中華民國憲法,并選舉中華民國總統,中共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軍”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热烈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为从经济上支撑内战,国民政府废止法币,发行“金圆券”,內戰造成空前的通货膨胀,导致经济、金融秩序濒临全面崩溃,新疆省政府發行的貨幣面額高達六十億。共產黨以要求民主為口號 ,搭配蜂擁而起的學潮,以宣傳争取民心,以大量間諜(如刘斐、郭汝瑰、韩练成、熊向暉、張克俠、何基灃、廖運周等等)滲透奪取軍事情報,並以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開始進行全面的戰爭。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歷經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徐蚌会战等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隊實力快速縮減,節節敗退。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蔣中正宣佈下野,此后代總統李宗仁試圖求和,以長江為界劃江而治,但遭到中共與蒋中正拒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開渡江戰役,突破长江防线,向全国进军。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0月13日,解放军兵臨廣州,李宗仁只得飛往重慶。10月24日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渡海登陸部隊在三日之內全軍覆沒。11月16日,李宗仁胃病復發,出現十二指腸出血,遂于11月20日以治病為由转往香港。12月5日,與夫人郭德潔,兩名兒子及隨從又從香港飛美國紐約就醫。國民政府經廣州、重慶、成都直至於12月7日遷往臺北,解放軍開始集結東南沿海,預備进攻臺灣。
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