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與騾有何分別

2008-05-25 7:20 pm
請問驢與騾有何分別?請問驢與騾有何分別?

回答 (2)

2008-05-25 9:58 pm
✔ 最佳答案
牛生牛 , 馬生馬 , 狗生狗 , 貓生貓 , 是生物上不易的定律 , 但騾子並不能生騾子 , 其所以能繁衍綿延生生不息者 , 是由人類協助 , 使馬與驢交配後所生 , 外表看過去 , 形狀完全相似 , 而公騾與母騾生理上亦皆健全 , 與馬並無二致 , 但其駝運能量較馬大 , 刻苦難勞的本能亦較馬高 .
而騾子還細分有馬騾及驢騾之分 , 然非熟悉牧事者 , 不易分辨 , 公馬與母驢所生者為馬騾 , 公驢與母馬所生者為驢騾 , 當馬 , 驢 , 母騾生下來 , 一切正常 , 但出生是公驢時 , 就在其未長大之前 , 需經閹割 , 否則長大後成為騷騾子 , 性情暴烈 , 駕馭就很不容易 .
馬性忠順 , 適於騎乘 , 跑起來速度亦快 , 除少數劣馬外 , 騎在馬上的人 , 不慎跌下時 , 大多能立即停止 , 騾驢就不同了 , 除了少數馴順者外 , 非陌生人可騎 , 要是騎在上面不小心被跌下來 , 一足尚在馬蹬上 , 牠就會拖著你跑一陣 , 拖到你皮破血流 .
馬與騾走得很平穩的不太多 , 但驢卻走的好的多 , 故有十驢九走的俚語 , 所謂走 , 即係在前進時 , 四蹄在不同時間分別著地 , 亦可說沒有二個蹄子同時著地 , 故人騎在上面感覺平穩舒適 , 要是騎乘代步 , 不求快跑 , 則騎驢是最佳選擇 , 然驢性刁烈 , 若上驢動作生疏 , 牠就連奔帶跳使你摔下 , 即使騎上前進 , 遇有房牆及大樹時 , 牠就以腹腰接近摩擦 , 意欲擦破你騎在牠身上的一足 , 當前面有較低樹枝 , 或閭門橫框時 , 就會加速通過 , 稍一不慎 , 就會摔得你臉青鼻腫 , 每當你被摔下來 , 牠就跑幾歩停下來 , 回頭看看你 , 還嗚嗚叫兩下 , 表露非常得意 , 弄得你哭笑不得 , 但是要御韁得宜 , 牠就乖乖順服被你駕馭 , 故有驢技已盡之俚語 .
驢與騾有何分別
參考: 天之心
2008-05-25 7:32 pm
驢(Equus asinus)是馬科的一種,和馬體形相似,但耳朵長,尾巴有尾柄,類似牛尾巴。體色一般為灰色,也有白色和黑色品種,但都有一個白色眼圈。由於不同品種,體形大小相當不同,小的類似大狗,大的和馬一樣高。中國的「關中驢」十分高大,有1.7米。

驢比馬的適應性強,可以忍受粗食、重負,比馬的價值低,因此一直是人類的重要役使動物。有的小驢可以馱負相當高大的人,遠看如同有6條腿。驢對危險相當警覺,因此在某些對自己有危險的情況下不聽人的驅使,顯得相當執拗,所謂「驢脾氣」。但一般情況下脾氣溫順,可以服從孩子的調遣,因此現在不再使用役用動物的發達國家,有許多人把小型驢作為寵物,可以供孩子騎乘。

驢在人類歷史記載和神話中經常出現,據說耶穌就是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基督教世界傳說認為驢兩肩黑紋和黑鬃組成一個十字架就是因為耶穌騎過的緣故。中國古代成語「黔驢技窮」講的是身高馬大的關中驢剛開始能嚇壞沒有見過驢的老虎。

公驢可以和母馬交配,生下騾(「馬騾」),如果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騾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不能生育。驢騾個小,一般不如馬騾好,但有時能生育。

驢有許多品種,人類馴養驢的時間可能比馴養馬要晚,目前在非洲和中國西北還有野生驢存在。

驢是奇蹄目的成員。其他成員包括斑馬和馬,它們都有相同形態的腳蹄。


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公驢和母馬的基因更容易結合,所以大部分騾都是這樣雜交的。不過基因結合的幾率還是很小:有的馬用了6年時間才成功的交配並使驢子懷孕。公騾子和大部分母騾子是沒有生殖能力的。沒有生殖能力是因為染色體不成對(63個),生殖細胞無法進行正常的分裂(即減數分裂)。母騾有性功能,子宮可以懷胚胎,但是最困難的是使母騾懷孕。嚴格地說,公驢和母馬所產後代稱為馬騾(英文:mule);公馬和母驢所產後代稱為驢騾。

體型比馬小,比驢大,耳比馬長,比驢短。大多數黑色,臀高約1.55米。 在其短暫的厚頭,長耳朵,四肢瘦,小蹄窄,短鬃毛, 沒有板栗(角質生長)內鉤,尾毛的根源, 驢似乎鮑形式. 在身高和身體的形狀,頸部及哮吼,均勻大衣,與牙齒,看來像馬. 同時騾子的特徵是其巨大的陰莖. 它的聲音既不驢也不是馬,而是發出一種微弱嘶啞的噪音. 騾子最有棕色或灣-咖啡色外套灣,或明亮灣,騅或很少發生; 板栗色彩有時出現.

騾具備冷靜,耐心,耐力,魄力,力量和勇氣. 普遍認為騾子比馬少一些急躁的壓力下重物,而其皮膚,使它們更有能力抵禦陽光和雨水.


收錄日期: 2021-04-19 15:14: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25000051KK008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