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與美金掛勾問題

2008-05-22 11:09 pm
港元為什麼要與美金掛勾??
日元又為什麼沒有與美金掛勾??

回答 (1)

2008-05-24 7:06 pm
✔ 最佳答案
港元為什麼要與美金掛勾??
自19世紀中葉,香港的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聯繫匯率制度)經歷五次變更:

1863—11∕1935銀本位

12∕1935—6∕1972與英鎊掛勾––£1=HK$16(12∕1935—11∕1967)

–– £1=HK$14.55(11∕1967—6∕1972)

7∕1972—11∕1974與美元掛勾––US$1=HK$5.65(7∕1972—2∕1973)

––US$1=HK$5.085(2∕1973—11∕1974)

11∕1974—10∕1983自由浮動––US$1=HK$4.965(24∕11∕1974)

––US$1=HK$4.60(6∕3∕1978)

––US$1=HK$9.600(24∕9∕1983)

17∕10∕1983至今與美元掛勾––US$1=HK$7.8



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

雖然港元自1974年始自由浮動,但匯價大致穩定。

從1979年開始,香港外貿收支連年赤字,通脹高企,港元逐漸貶值。

1982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多輪談判,政治前景不明朗,導致信心危機、人心虛怯,銀行公會連番加息亦未能阻止港元跌勢。

1983年9日24日,市場傳聞中英談判破裂,港元兌美元兩日內急挫15%,跌至1:96的歷史低位,市面出現搶購潮,超市貨架空空如也,一些商店甚至拒收港元,

加上銀行擠提,市況十分混亂。港府翌日馬上宣佈將會推出穩定匯率方案,匯率暫時回應。

1983年10月15日,港府宣佈自17日起,港元與美元掛勾。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規定,3家發鈔銀行必須以1美元兌7.8港元的固定匯價,向外匯基金繳納美元,換取Certificates of Indebtedness(等值港元負債證明書),作為發鈔準備,所以香港的Monetary Base(貨幣基礎)得到十足的外匯儲備支持,是項特點正是Currency
Board(貨幣發行局)制度的要旨。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的好處:

香港屬外向型經濟,商品與服務貿易額龐大,與本地生產總值之比高達250%,而且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資金進出頻繁,匯率穩定有利對外經貿往來。

此外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簡單清晰,規則明確,金管局在維持匯價穩定的前提下,酌情改變(或干預)貨幣供應或利率空間有限。



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的缺點:

港元幣值不能因應外匯供求變化而調節,如果幣值高估,會對出口業不利。

此外,香港要跟隨美國的息率政策,不能以利率遏抑通脹或刺激經濟復甦。(換句話說,香港喪失了獨立的貨幣政策,不能以此調節需求)

匯率不能因應外來衝擊而調整,一旦經濟衰退時,調整的重擔就落在內部價格———包括工資及樓價等———之上,加長了調整期,也加大了「打工一族」及業主的痛楚。

最後,市場不時會懷疑港元會否脫勾,構成一種不確定性。

一旦港元受狙擊(即市場大量沽售港元,兌換美金),利率會自動提高,對經濟活動不利。



狙擊港元:

1997年亞洲多國貨幣被狙擊,炒家大幅拋售當地貨幣,意圖逼使政府放棄固定匯率。

7月2日,泰銖率先失守,改為自由浮動。

10月中旬,新台幣受狙擊,台灣10月20日宣佈貶值。其後港元出現大量沽盤,聯繫匯率受國際游資衝擊,恆生指數應聲而下。

10月22日下跌786點(6.2%)。

翌日形勢急轉直下,由於銀行擔心不能從市場借入充足的港元,同業拆息由9厘上升至280厘,市場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恆生指數大跌1211點(10.4%),以點數計創單日第4大跌蝠,幾日後恆生指數錄得了單日最大跌幅——10月28日跌1438點(13.7%)。

聯繫匯率雖然穩如磐石,但炒家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已經透過沽空期指於股票期貨市場賺取厚利。

其後樓市一蹶不振,香港經濟元氣大傷,於短短4年內歷經兩次衰退(1998及01年)。
1
998年1月、6月及8月,港元再受狙擊,利息雖然上升,但幅度溫和得多。

1998年9月,金管局推出7項措施,加強兌換保證及修訂貼現窗機制,強化貨幣發行局制度,連串狙擊風潮暫告平息。

時間————隔夜拆息(%)
10∕1997——280
1∕1998——15
6∕1998——17
8∕1998——大致平穩

日元又為什麼沒有與美金掛勾??

不是所有貨幣也要與其他國家掛勾的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12: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22000051KK010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