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會地震?地震怎樣分級數?

2008-05-21 9:04 pm
為甚麼會地震?

地震怎樣分級數?

請詳細回答!

回答 (2)

2008-05-21 9:38 pm
✔ 最佳答案
地震,就是突然而強烈的震動。當地球內部長期積累起來的地應力(即單位面積上產生的抵抗外力的力)超過岩層所能承受的限度時,岩層便會突然發生斷裂或錯位,使積累的能量急劇地釋放出來,並以波動的震盪形式向四方八面傅播出去,令地面發生震動。
震動的發源處稱為震源 focus。大多數震源都在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岩石圈內。根據震源的深度,地震可分為三類:淺源地震(深度在0-70公里)、中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和深源地震(深度在300公里以上)。
由震源豎一垂直線至地面上的位置稱為震中 epicentre。震中是地表距離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地震波最早到達這處,震動也最為強烈,破壞程度也最大。

圖片參考: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hazard/quake-structure-s.jpg


地震而產生的波動叫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移動的地震波稱為體波,可分為縱波(初波/P波)和橫波(次波/S波)兩種。縱波傳播時,岩石物質振動的方向與傳播的方向一致,而且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傳播時,岩石物質的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而且傳播速度較慢。所以,當地震發生時,人們的感覺是先顛後晃。祇能沿地面傳播的地震波稱為面波(L波),是縱波或橫波到達地面後,在一定條件下激發起來的次生波,速度比橫波還慢。一般當橫波或面波到達時,振動最為猛烈,破壞作用也最大。
地震級數
地震烈度表由意大利麥卡尼(Mercalli)於1902年所訂定,它主要是根據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震現象,人的感覺等等來劃分制定.





XII

災害遍地而幾乎造成全毀的局面.地面有上下起伏,視線受到扭曲,大片的岩石崩陷或墜落,所有的物件都被拋向天空.


XI

全部磚造房屋損毀,鐵道大量彎曲,河堤多數崩陷,地下水管完全失去功能.


X

木造的房屋和橋樑損毀,大部份磚造房屋被破壞,河堤遭受損壞.地面強烈破裂,鐵道開始彎曲.較陡的山坡發生大量山崩.

 

IX

可以造成很大的驚慌.設計良好的房屋也受到相當的損害,建築物連同地基發生移動而局部倒塌.地面發生裂縫,地下水管折裂,地下噴出泥沙.

 

VIII

行駛的車輛已經受到影響.特別設計的房屋損失輕微,但是普通的建築都有相當的損壞,不良的建築有極大的損壞.煙囪,紀念碑,高塔和工廠中堆高的貨物有倒塌,重的傢俱傾倒,井水的水位變動.

 

VII

可以使室內的人受驚而向外奔跑.優良的建築物受損輕微,但是不良的建築物有相當大的損壞.開動中的車輛也已經有地震的感覺,走路的人不太容易平衡自己,有的煙囪已經震倒.

 
 

VI

大家都感覺到地震,驚恐的人奔到室外.重的傢俱移動或傾倒,架上的書或擺飾品跌落.少數牆上的粉灰跌落.

 
 

V

幾乎每一個人都感覺到有地震,很多睡著的人驚醒.玻璃和脆弱的東西開始破碎,不穩定的東西移動或傾倒,鐘擺停止.

 
 

IV

大部份室內的人都感覺到地震,少數室外的人也已經感覺到,直立的東西略有搖動,杯碗碟或門窗作響,牆和窗架有吱吱聲.

 
 
 

III

室內的人已經感覺到震動,但是有人或者不以為是地震.停止的車輛微微的搖動,震動好像貨車開過去一樣.

 
 
 

II

在建築物樓上的多數人已經可以感覺到,懸掛的東西開始略微搖擺.

 
 
 

I

只有極少數在特殊情況下的人能感覺得到,多半只有地震儀可以記錄到的地震.

 
 
 

1
2
3
4
5
6
7
8
8.9
黎克特制震級


2008-05-21 13:39:21 補充:
在1935年美國地震科學家黎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根據地震時所產生的運動量來計算地震的大小,以一個數字代表地震發源地所放出能量的多寡.

2008-05-21 13:42:52 補充:
藍色的1,2,3,4=I,II,III
綠色數字“5”=IV,V,VI如此類推。
2008-05-22 12:50 am
級數分為:↓
1級1.1級、1.2級......以此類推一直往上數!!!
10.9級為最高極線!!!!!

2008-05-21 17:03:22 補充:
以上回答者尚未提地震雲!!! 地震雲也可以知道要地震了喔~ 停在一個地方30分鐘沒移動,叫座地震雲!!! 特別、特殊的雲也稱地震雲!!! 有地震雲後沒多久就會地震喔~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6: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21000051KK0082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