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互相吞併,剩下七國

2008-05-21 7:15 am
春秋戰國時代,互相吞併,剩下七國
齊. 楚. 燕. 趙. 魏 .秦. 韓.
是誰做成?原因何在?

回答 (6)

2008-05-22 5:30 pm
✔ 最佳答案
歷史
七強並立形勢的形成:
戰國時期諸侯間相互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齊國、晉、楚、越四國的實力最強,有四分天下之勢。

後來晉國內部,以知氏、范氏、中行氏和韓、趙、魏六家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併,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後,以知伯瑤為首的智氏,於前455年聯合韓、魏兩家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決汾水灌城。韓、魏突然和趙氏聯合起來,於前453年消滅知氏,瓜分了知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將晉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絳州(今山西翼城東南)外,也都瓜分了。這時的晉國國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見三家大夫(三家分晉)。齊國卿族田氏到陳完的第五世孫田恆,聯合鮑氏,滅了當時專權的欒、高二氏篡奪齊國政權(田氏代齊前386年)。後來燕國崛起,秦國中興,越國被楚吞併(前306年,及其它一些小國陸續的被吞併或淪為附庸。到了戰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小國尚有周、宋、衞、中山、魯、滕、鄒、費等,後來都先後被七國所吞併。與七雄相毗鄰的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匈奴、儀渠,南面有巴蜀和閩、越。至秦統一,通過列國的兼併戰爭和自發的經濟、文化交流與遷徙,這些少數民族多與中原民族融合,有些則保持了原有的民族風貌,部分如匈奴則與中原成對立姿態。

戰國前期各國的變法改革:
戰國時期,鐵器時代|鐵器代替了石器和青銅時代|青銅器,春秋時期|春秋時的井田制被取消,牛被用來耕地。農業進一步發展,各國人口增多。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得到發展。手工業的進步也很快。 諸侯兼併土地戰代替了春秋時期政治上的霸權爭奪。

這些發展也使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世襲的等級制度被瓦解,一些過去的貴族失去了他們的地位,而另一些那個時候的平民通過經商或其他的機會致富,甚至成為政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官僚制度發生了變化。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加劇。

為了應付這些變化,各國採取了不同的變法。前422年,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使魏國很快強盛起來。約前409年,趙烈侯用相國公仲連進行改革,在政治、財政用法家,教導用儒家。前382年,楚悼王用吳起實行吳起變法,「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第二年楚悼王逝世,吳起也被楚國貴族亂箭射死。前360年前後,齊國起用鄒忌「謹修法律而督奸吏」實行改革,國力大增,與魏國衝突。齊國以孫臏為軍師,發動桂陵之戰(前354年)、馬陵之戰(前342年),戰勝魏國。韓國初期曾進行改革,但不徹底,造成一些混亂。前351年,韓昭侯起用申不害,以「術」變法。

秦的統一
前271年,客卿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納,於前262年出兵伐韓,切斷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繫。韓國欲將上黨郡割給秦國,但是上黨軍民不從,向趙國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前260年,秦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施以反間計,使趙國以只會紙上談兵的年輕將領趙括代替廉頗。秦國同時秘密調來大將白起。長平之戰以趙軍慘敗,四十五萬降卒被活埋為結局。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信陵君也於後來率軍於函谷關外大勝秦軍,但這些小敗仗也不足令秦國衰落,秦國最後把六國一一消滅。前256年,周朝周赧王病逝。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掉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縣)的東周公,周朝不復存在。前230年,韓國首先被秦國滅亡。前225年,魏國被滅。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趙。前221年,滅齊,統一中國。



HY
2008-05-27 5:45 am
多謝各位回答
另多謝Wongchunhim731的意見
Sum-aarontang君和TTzjune君比較答到重點.
2008-05-23 3:40 am
戰國時代·其實不止只剩下七國~、~還有許些小國存留下來,如衛國~。~
2008-05-23 1:05 am
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實際上和一個中等諸侯國地位相近。各國之間互相攻伐,戰爭持續不斷,小國被吞併。各國內部,卿大夫勢力強大,動亂時有發生,弒君現象屢見不鮮。

戰國時期諸侯間相互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家,其中以齊、晉、楚、越四國的實力最強,有四分天下之勢。

後來晉國內部,以知氏、范氏、中行氏和韓、趙、魏六家為主的「六卿」又互相兼併,范氏和中行氏倒下後,以知伯瑤為首的智氏,於前455年聯合韓、魏兩家合兵攻趙,把趙襄子圍在晉陽,決汾水灌城。韓、魏突然和趙氏聯合起來,於前453年消滅知氏,瓜分了知氏的全部土地。不久,三家又將晉公室的土地和人民,除曲沃(今山西聞喜縣)、絳州(今山西翼城東南)外,也都瓜分了。這時的晉國國君降到了三家之下,卑屈到要朝見三家大夫(三家分晉)。前438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即為資治通鑒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齊國卿族田氏到陳完的第五世孫田恆,聯合鮑氏,滅了當時專權的欒、高二氏篡奪齊國政權(田氏代齊前386年)。後來燕國崛起,秦國中興,越國被楚吞併(前306年,及其它一些小國陸續的被吞併或淪為附庸。到了戰國中期,剩下來的七個主要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

小國尚有周、宋、衞、中山、魯、滕、鄒、費等,後來都先後被七國所吞併。與七雄相毗鄰的還有不少少數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匈奴、儀渠,南面有巴蜀和閩、越。

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
2008-05-21 7:24 am
無人做成咁。因為呢7個國家係咁多(豬)侯國當中最大既,而(趙,魏,韓)係由[晉國]分裂而成的。不過......秦國最後win左=.=
2008-05-21 7:20 am
戰國時期最有實力的是齊、楚、燕、秦、韓、趙、魏,人稱「戰國七雄」。魏文侯(前445年-前369年在位)任用李悝進行改革,盡地力之教,建立武卒,重用吳起、西門豹等人治理地方,發展經濟,成為戰國初期第一個強國。魏武侯時,吳起受魏相公叔排擠,離魏至楚。周安王二十年(前382年),楚悼王任用吳起進行變法,裁減冗官,廢除貴族的世卿世棣,明法審令,禁止私門請託,也日益強盛了起來。但楚國舊勢力太強,楚悼王剛死,吳起就被亂箭射死。魏惠王將國都遷至大梁,招徠士人,發展水利,對外用兵,圖謀吞併以濮陽為都城的衛國,引起周圍國家的不滿。這時,齊威王任用鄒忌等人進行改革,大力整頓政治,鼓勵臣民進諫,制定法律,招撫流亡,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實力僅次於魏的大國。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的桂陵之戰和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的馬陵之戰,齊國以田忌為將軍,孫臏為軍師,用奇計打敗了魏軍,從此,齊國成為中原最強的國家。為了滿足對人才的需求,齊宣王擴建位於齊都臨淄的稷下學宮,對前來稷下的學者,給予土大夫的優厚俸祿和舒適的生活待遇,讓他們專心學術,培養弟子,促進了學術的進步和繁榮。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5: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20000051KK033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