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春秋五霸是指東周春秋時期相繼稱霸的五個諸侯,但究竟是指哪五個國君歷來有不同的説法,莫衷一是。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種:一說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另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目前史學界還沒有一個標準而明確的定論。但在所有說法中均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三人。
晉文公,生於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於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晉獻公之子,姓姬名重耳(chngěr),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德公之少子,成公之弟,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為謀臣,擊敗晉國,俘晉惠公,滅梁、芮兩國。扶持晉文公,實現秦晉聯盟。晉文公死後,聯盟瓦解,秦晉對抗。後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戰(今河南三門峽東南)、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兩次被晉軍大敗,秦東進的路被晉牢牢地扼住。
穆公三十六年(前624年),秦穆公親自率兵討伐晉國,渡過黃河以後,將渡船全部焚毀,表示誓死克敵的決心。秦軍奪得王官(今山西聞喜西)和郊。晉軍拒不出戰,秦軍從茅津渡過黃河,到南岸崤地,在當年的戰場為戰死的將士堆土樹立標記,然後回國。轉而向西方發展。
秦穆公娶晉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為妻。秦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於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殉葬的人數達一百七十七人,其中還包括三名大臣。
楚莊王(?-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呂、侶)。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戰國四公子
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魏有信陵,楚有春申,相爭傾以待士。戰國四公子
孟嘗君姓田名文,字孟,封於嘗邑,故號孟嘗君。他養士數千人,成為齊國的重要政治力量,擔任了齊相,每年的工資就是薛地萬戶人家的租稅。他的門客馮瑗曾到薛地為他收債,免除了部分貧苦人的債務,取得了薛地人的擁護和愛戴。當他受齊王的猜疑而罷免職務後,得以在薛地安身。馮瑗去秦國說動秦王,派車馬來接孟嘗君到秦國為相;回來後又借秦國要聘相為由,說動齊王恢復孟嘗君的職務。
平原君 (?~前251)
趙勝是趙惠文王之弟,封于東武城,號平原君,養門客3000人。在秦軍圍困邯鄲時,魏國懼秦,晉鄙只帶兵在邊境觀望。平原君欲說服楚國出兵相救,門客無計可施,只有毛遂自薦,說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在趙、魏、楚三國軍隊夾擊下,秦軍大敗而回。平原君是“戰國四公子”中最平庸無能之人,受到秦國進攻時只會求救,國中有賢人而不知用。但他的侄兒繼位為趙孝成王,他仍受重用,經歷了兩代國王。病死後,其位代代相傳,直到趙國被秦滅掉。
信陵君 (?~前243)
魏安王之弟,即魏無忌,號信陵君。西元前257年,他設法竊得兵符,擊殺將軍晉鄙,奪取兵權,救趙勝秦。後十年,為上將軍,聯合五國擊退秦將蒙驁的進攻。有食客三千,《漢書•藝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春申君 (?~前238)
春申君名黃歇,因先祖受封于黃,其後乃以黃為姓。他為楚相20餘年。“雖名相國,其實王也。”楚國的政事都由他說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西元前248年)封于吳,號春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