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區小班小學

2008-05-20 7:40 am
請問九龍區有哪些小班小學?
小兒最近評估有學習障礙,今年小一,上學期都ok啦,但下學 期就開始差,好擔心升上小二會好難追上,好唔好比佢重讀呢?thanks!

回答 (2)

2008-05-20 3:55 pm
✔ 最佳答案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

1. 推行融合教育學校的特色
1.1 全校參與
在校長的領導下,學校訂立融合教育政策,建立兼容的學習環境,推動教職員協力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1.2 協作教學
鼓勵教師進行協作教學,合力照顧所有學生。
1.3 因材施教
按學生的需要,設計個別學習計劃;因應能力差異調適課程;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進行不同形式的評估,使學生展示能力。
1.4 科技支援
根據學生的需要,引進適當設備以輔助學生學習。
1.5 同輩互助
透過協作學習小組及大哥哥大姐姐計劃,促進同學的學習和共融。
1.6 家長參與
邀請家長參與「個別學習計劃小組」會議,共同制定及檢討學生的學習目標和進度。此外,透過家長教師會的活動,加強一般學生家長接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2.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與『傳統的融入主流特殊教育』的分別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


傳統的融入主流特殊教育



1. 全校參與 — 全體教職員有責任營造一個共融的環境,以照顧所有學生的需要。


1. 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是資源教師的責任,普通班教師提供協助。



2. 課程調適 — 學生不一定要依循統一的標準課程,可以修訂或擴闊正規課程以迎合不同的需要。


2. 一般來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要適應現有的教學方法及評估機制。



3. 教學調適 — 需要的話,更改教學法及運用特別的教學技巧和輔助工具。


3. 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對於學習某些科目感到困難,豁免他們學習該科。



4. 鼓勵學生組織學習小組、朋輩輔導和朋友圈子。


4. 朋輩支援是自發性及自願性的。



5. 教師協作 — 資源教師與主流教育教師通力合作及互相支持,例如進行協作教學。


5. 資源教師提供支援或意見給科任教師。



6. 課室管理 — 專家和教師磋商改善學習環境,使全班同學受惠。


6. 專家提供幫助個別學生的方法。



7. 評估準則 — 調整評估準則,因材施教,因應學生的不同能力和興趣,幫助其各展所長。


7. 學生追上一般學生的程度,成為衡量成功的標準。

3. 「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學校名單(2007/08學年)





九龍區小學



19


紅磡官立小學


九龍紅磡機利士路68號


九龍城



20


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


九龍黃埔花園德定街2號


九龍城



21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將軍澳第74區彩明苑


西貢



22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


將軍澳培成路2號


西貢



23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新界將軍澳翠嶺路30號


西貢



24


聖公會基福小學


九龍長沙灣道555號


深水



25


聖公會聖安德烈小學


九龍深水海麗海麗街3號


深水



26


天主教溥仁學校


九龍黃大仙東頭第22座


黃大仙



27


聖公會日修小學


九龍黃大仙彩虹綠柳路


黃大仙



28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九龍黃大仙蒲崗村道學校村


黃大仙



29


天主教佑華小學


九龍觀塘翠屏第四期屋小學


觀塘



30


基督教臻美黃乾亨小學暨初中學校*


九龍觀塘油塘


觀塘



31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九龍觀塘寶林道第一期小學校舍


觀塘



32


聖公會聖約翰小學


九龍坪石


觀塘


附註:

圖片參考: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mmon/bullet_a.gif
*這是一所收費的直資學校。

2008-05-20 8:42 am
由於在六年的小學生活中, 留級的機會不可多於一次, 所以如果他在小一留了級, 以後學習遇到更大困難時, 就不可以重讀了

此外, 學障問題是可以減輕的, 如果可以的話, 父母其中一方肯辭去工作, 全職幫助兒子, 他將會得到更大進步 ^^

我個人認為, 小班小學對學障兒童的幫助會大一點, 但由於我不知道你所住的區份, 所以未能提供資料, 你可以打電話到所屬地區的教育局辦事處查詢學位供應情況

以下的網址也或許有幫助:
http://chsc.edb.hkedcity.net/primary/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5: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9000051KK033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