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造衛星之構造
衛星大致上分為「酬載」(Payload)與執行任務之「本體」(Spacecraft Bus)兩大部分;酬載為執行科學或應用任務之儀器的總稱,而本體則是衛星的主體部分。不同種類的衛星其酬載儀器的功能不同,而本體部分則是大致具有類似的功能;例如貨車與客車所載運的物品(酬載)很不同,但基本上它們的主體(本體)部分都有引擎、傳動系統、懸吊系統、車輪、方向盤等機電部分(圖二)。
通常可將衛星本體部分分為七個次系統,設計和分析時必須 考慮到每一個次系統,以及次系統與次系統間的介面問題。這七個次系統分別為﹕
1.機械結構次系統(Structure & Mechanisms Subsystem)﹕主要包括衛星本體之骨幹,板面(多半為蜂巢板)和各種形式之支撐體,以及釋放、展開(太陽電能板、天線)等機構。
2.姿態控制次系統(Attitude Determination & Control Subsystem)﹕主要包括感測及控制衛星姿態和方位之機電組件。如地平線感測儀(Horizon Sensor)、星光感測儀(Star Tracker)、陀螺儀(Gyro)、制動輪(Reaction Wheel)、動量輪(Momentum Wheel)。感測器多半利用紅外線感測及光電效應等原理﹔而轉動元件控制衛星姿態,都是利用動量不滅原理而運作。
3.熱傳控制次系統(Thermal Control Subsystem)﹕主要用來調節和控制衛星電池、電子組件、燃料筒、推進次系統管路、酬載儀器之溫度;例如電熱調節器(Thermister)、散熱板(Radiator)、電熱片(Heater)、導熱管(Heat Pipe)。
4.遙控遙傳次系統(Telemetry. Telecommand & Communication Subsystem)﹕主要包括處理由地面控制台所發遙測遙控命令之電子組件。
5.通訊次系統(Communication & Data Handling Subsystem)﹕主要包括接收地面傳送至衛星上電訊之設備,資料處理組件,包括天線、雙工器(Diplexer)、率波器、衛星電腦、記憶體等電子組件。
6.電力次系統(Electrical Power Subsystem)﹕主要包括衛星上供給電源之組件,例如太陽能板和電池。
7.推進次系統(Propulsion Subsystem/Reaction Control Subsystem)﹕主要包括使衛星做軌道轉換修正或姿態方位修正噴射推進組件,例如火箭噴嘴(Thruster)、燃料筒及控制閥等。
軟體雖然控制或包涵於每一次系統,有時也自成一個「軟體次系統」(Software Subsystem)。
http://203.68.20.65/science/content/1999/00010349/0005.htm#人造衛星之構造
人造衛星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