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奧地利沒有統一德意志?

2008-05-19 5:07 am
在普魯士崛起前,奧地利是德意志諸國中最強的邦國.她還征服了德意志外的匈牙利,斯拉夫等地.

但奧地利就是沒有統一德意志,反而致力於其外的領土發展.為什麼呢?

回答 (2)

2008-05-24 8:45 am
✔ 最佳答案
大話兄,你先不好以現代民族國家的概念去理解王朝時代的奧地利,更不要用這個概念去理解十九世紀以前的德國。王朝時代的奧地利,實際上只是德國貴族哈布斯堡家族的根據地,奧地利不是個民族國家,而只是個以哈布斯堡家族為首的王朝國家,奧地利向外擴張,只可視為哈布斯堡家族的擴張,而非奧地利這個日耳曼邦國的擴張。  
所謂王朝國家,就是一個皇族為本的帝國。這些皇族只為自己的家族利益,取得不同國家王位的繼承權,以至一些本來民族文化以至地理都相距甚遠的地區,因為由同一皇族繼承當地的王權,都聯合在一起。
統治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是歐洲最懂得運用權謀的皇族,以至她建立的王朝國家曾是版圖最廣,影響力比英法等國更強大。她最成功的擴張方法不是軍事擴張及民族統一旗幟,而是以政治婚姻以換取其他地方的皇位承繼權。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哈布斯堡皇族透過一連串的政治婚姻,將奧地利、西班牙以及勃艮第(勃艮第當時統治今日荷蘭、比利時及盧森堡)合併在哈布斯堡皇帝的統治下,十六世紀的奧地利皇帝查理五世,又是西班牙國王以及勃艮第大公,版圖由北方的荷蘭至南方的西西里島,之後奧地利併吞匈牙利,也是先與匈牙利國王結成姻親開始。這些有效的政治婚姻令奧地利勢力擴張至歐洲每一角落,這就是令奧地利向境外擴展的原因。
至於為何奧地利不用同樣的方法一統日耳曼眾邦國,就要先了解德意志地區的形勢。
日耳曼眾邦國名義上都臣屬一個中世紀已出現的國家:神聖羅馬帝國。這裡我不詳細交待神聖羅馬帝國的來由,只指出神聖羅馬帝國在十三世紀以後已是個名存實亡的虛銜。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皇族,也在十三世紀開始奪取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世襲相傳,所以奧地利名義上是日耳曼諸國的統治者,眾邦國是奧地利的臣下。
但中世紀以後神聖羅馬帝國名存實亡,德意志地區政治相當混亂,傳統的封建諸侯獨立自為,大量新與的商業自治城邦出現,再加上後來宗教改革在德國首先爆發,北部改奉新教的城邦王國根本不願臣服南方仍信奉天主教的奧地利。當時奧地利皇帝可以成功將版圖擴展至荷蘭及西班牙,但卻在德意志地區受新教徒及北部的獨立王國弄得焦頭爛額,加上德意志地區邦國數目如恒河沙數,根本就沒有可能利用哈布斯堡家族最善用的政治婚姻一一併吞,故奧地利一向維繫著日耳曼邦國名義上的領袖而已。
至於奧地利最後沒法一統德意志,更被後起的普魯士打敗,是與奧地利這個王朝國家追不上工業革命的時代巨輪有關。其實英法等國,早期都像奧地利一樣都是王朝國家,但由於英法兩國統治的地區民族單一,漸漸過渡成一個民族國家,民族國家內人民並非純粹是封建統治者的臣民,人民對國家有高度認同感及向心力,鼓容易走向現代化。奧地利本身並非一個民族國家,國家民族成份複雜,地域廣闊,奧地利不得以要保留一些中世紀殘留的封建專制的制度來管治,各地的封建領主權力很大,而奧地利皇族及貴族是即得利益者,要改變很不容易。於是奧地利工業及商業發展遲緩,發展漸漸落後於列強。十八世紀奧地利女王瑪利亞及她的兒子國王約瑟夫二世動悉國家的危機,實行改革但失敗。之後奧地利被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的征伐嚇怕了,十九世紀開始國內外政策保守反動,雖然支持了半個世紀,但最終沒有掩飾國力的滑落,最後被法國及普魯士打敗,失去在德國及意大利的霸權,淪為歐洲二流國家。
至於普魯士,十八世紀前只是一個細小的邦國,但在國王腓特烈一世勵精圖治下,將全國五分之四收入來建軍,在十八世紀中期的七年之戰初見成效,大敗奧地利軍,這場戰爭是普魯士取代奧地利成為德意志地區的『大佬』的開始。後來一百年,奧地利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雖仍然較大,但反動的國策令國家外強中乾,而普魯士的軍力及經濟實力就一直累積,以至漸漸凌駕於奧地利之上。

2008-05-24 00:46:14 補充:
不過有一點要說明,普魯士最初的對外擴張與奧地利分別不大,都是王朝國家的擴張,而非一早為統一德國而戰,例如十八世紀普魯士沒有想西面的德意志地區擴張,反而向東去侵略波蘭。史家普遍認為普魯士有一統德國的心是一個意外。

原來普魯士本身位於德國東部,而非德國傳統文化的中西部,但拿破崙戰爭後,普魯士對打敗拿破崙有功,而且列強認為以往德國西部鄰近法國的地區城邦林立,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政治力量阻止法國向東擴張,成為法國能坐大的原因,所以將德國西部萊茵河流域一大塊土地併給普魯士。

2008-05-24 00:46:40 補充:
本來將這塊土地給予普魯士,是為防止法國再次東侵,但這樣就使普魯士版圖擴展至德國西部,而且普魯士原來在東部的領土與西部的新領土中間卻有很多小邦王國分隔。為方面普魯士控制西部新領土,普魯士更著意控制這些邦國,本來普魯士此舉是方便自己管理國家,卻因此令更多德意志小邦受普魯士控制,形成普魯士一統德國的趨勢。

我相信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初,普魯士應沒有統一全德的計劃,只不過對普魯士有利發展卻越來越與一統德國的步伐相近,統一德國才成事,這其實是普魯士向外擴張的副產品。普魯士當時仍沒有力量併吞奧地利,而且併吞奧地利非對普魯士有利,故將奧地利排除在統一德國之外是可以想像的。

2008-05-24 00:46:47 補充:
直至德國統一後國力突飛猛進,奧地利而淪為二等國家,奧地利就開始與德國結盟,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奧關係已經異常親密,我相信若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奧戰勝,整個奧地利就併入德國。奧地利之後沒有併入德國,是由於凡爾賽和約禁止而已。 
參考: 王德昭:西洋通史 黃正柏、邢來順:未竟的中興--十八世紀的奧地利改革
2008-05-20 1:18 am
大話兄呢個問題都幾複雜,以小弟所知,其實奧國失去日耳曼主導地位係因為1866年既普奧戰爭。

係呢場戰爭之前,中歐日耳曼地區已經蘊釀要將所有日取曼國家統一成德國,但有一個原則問題未解決,就係日耳曼究竟包唔包奧地利﹖有啲人覺得要包括,因為奧國從來都係日耳曼既領袖,由佢統一德國好順理成章,但係另一批人認為奧國領土內民族複雜,而且奧國國土有好多都係傳統日耳曼既範圍之外,所以佢唔可以做德國既領袖,而應該以純日耳曼既大國普魯士做領袖。呢個爭論令普國同奧國都想成為日耳曼既領袖,於是雙方係1866年打仗一場大戰,普國大獲全勝,於是普國就將奧國理直氣壯咁踢出日耳曼聯邦,並最後將奧國完全排除係新成立既德意志帝國之內,而普國就順利成為德意志盟主,普王亦成為德皇。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4: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8000051KK032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