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新機場的工程於1992年正式動工,新機場位於大嶼山以北的人工島上,面積為12.5平方公里。人工島包括原赤鱲角島、欖洲以及填海所得的土地。新機場於6年後才建成,1998年7月2日由國家主席江澤民主持開幕儀式,7月6日正式運作。連同其他相連基建設施,造價約為90億美元,佔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成本的百分之四十。
由於機場的選址是赤鱲角,為了搶救島上珍貴歷史文物,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撥款資助香港考古學會在島上進行考古調查和搶救發掘工作。考古搶救行動於1990年展開,歷時16個月。首要任務就是在該島進行全面的調查,紀錄舊墳墓和舊建築物,並且找出原來的耕作模式。考古人員在深灣村、虎地灣、蝦螺灣等多個考古遺址出土很多新石器時代中期至青銅器時代的陶器。在赤鱲角亞媽灣的一座甚有特色的天后廟,大約於1833年建成,於1990年間被拆卸,全部建築材料皆被運往東涌黃龍洞擇地重建。另外,島上香港獨有蛙類品種盧文氏樹蛙,也在興建機場前被送往南丫島棲息。
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大樓總平方面積71萬平方米,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航廈建築,世界紀錄保持者。
一號客運大樓為香港國際機場首座客運大樓。大樓佔地57萬平方米,內設登機櫃位、接機區及香港機場購物廊。機場客運廊(即登機閘)也位於一號客運大樓的建築內。
香港國際機場的一號客運大樓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設計,有55,000平方米的玻璃幕牆及117,000平方米的地毯。客運大樓的設計靈感來自飛行概念,呈Y字型,盡量使乘客方便而設計,包括簡單清晰的指示牌、3公里長的自動行人扶手電梯、無人駕駛鐵路等,令旅客可快捷方便地穿梭整棟大樓。設計亦使旅客能使用最短的時間,可以利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往返市區,因此除於大樓旁設有機場快綫外,也設有地面運輸中心,提供機場巴士服務、出租车服務、酒店專車泊位等。
二號客運大樓於2007年2月初開始投入服務,並於同年6月1日舉行正式開幕典禮。二號客運大樓與多項新落成的設施,將構成機場未來發展計劃-航天城(SkyCity)。
翔天廊(SkyPlaza)是在二號客運大樓內的綜合消閒娛樂中心,商舖樓面面積達3萬5千平方米,有4D超立體巨幕影館、航空探知館等娛樂設施。
香港國際機場曾多次獲得「最佳機場」的稱譽以及多個建築設計獎項,其中英國一家獨立航空調查機構Skytrax便曾連續5年指香港國際機場為全球最佳機場(2001年至2005年)。
最佳機場榮譽列表:
Critics' Choice Award - 美國旅遊雜誌 《旅遊及怡閑》( Travel Leisure)(1999年1月)
新聞從業員之選 (Journalists' Choice)獎項, 旅遊刊物出版商 OAG Worldwide(1999年1月)
全球最佳機場之一 , 英國旅遊雜誌《旅行者》(Cond Nast Traveler)(1999年10月號刊載)
亞洲最佳機場 《亞洲新聞》(Asiaweek)(2000年)
亞太區最佳機場, 牙買加蒙特哥貝第七屆世界旅遊獎(World Travel Awards)(2000年)
全球最佳機場, 英國獨立航空調查機構-Skytrax(2001年至2005年、2007年)
最傑出貨運機場 —— 英國航空貨運雜誌《Air Cargo News》(2002年至2003年)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金鷹獎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02年)
全球最佳機場 — 國際著名旅遊業刊物出版機構-Travel Trade Gazette(2003年至2006年)
全球最佳機場特別嘉許獎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2004年)(為表揚機場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發前後提供的卓越服務。)
全球最佳機場 —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及國際機場協會舉辦的意見調查頒獎禮-AETRA(2004年)
最便捷貨運機場— 亞太航空貨運協會(2005年)
全球最佳機場(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 — 國際機場協會(2007年)
亞太區機場效率昭著獎 — 航空運輸學會(2007年)
最佳國際機場 — 英國旅遊雜誌《Travel Weekly》(2007年)
建築獎項列表:
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 —— 美國1999建築博覽會(1999年)
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 —— 香港建築師學會(1998年)
倫敦1999年結構鋼材設計大獎 —— 英國結構鋼材協會、鋼材建築研究所及英國鋼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