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的音域、音色、演奏方法及技巧

2008-05-15 6:44 am
長笛的音域、音色、演奏方法及技巧

回答 (1)

2008-05-15 9:25 pm
✔ 最佳答案
長笛的歷史與發展
長笛是現代已知的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笛 」這種稱呼被古人用來統稱其他所有的管型樂器,包括各種橫笛和豎笛,而並不體現他們之間的差異。

石器時代的人們因為不滿足於葦管單調的聲音,所以在野獸的腿骨上打上洞,製造出的就是最原始的笛子——骨笛;現代長笛的祖先,並不同於現在的其他一些笛子。尖頭笛和鳥嘴笛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長笛真正的祖先,但這兩者本身同長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在十七世紀前就已經相當流行的尖頭笛,它本身的前身是一種古豎笛——一種結構簡單,管身有音孔,同時又有音鍵的豎笛,靠簧片發聲。這種小笛子在民間很流行,現在依然能找到它的變種。長笛另一個近親祖先就是橫笛,它的祖先是從亞洲流傳而來的蘆笛。橫笛的特點是它已經不使用簧片,而是在管身側面打開一個「吹口」,更接近於今天的長笛,但是橫笛在十七世紀前的地位卻是遠遠在豎笛之下,十七世紀後,橫笛的優點才漸漸地被肯定,成為樂隊中穩固的成員。而尖頭笛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自身的發展有限,在橫笛日趨流行的時期,尖頭笛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在只有在古老的樂曲和博物館中才能找到了。

橫笛不同於尖頭笛的沒落,橫笛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種種改進。音孔和音鍵的數量慢慢地增加到現代長笛的標準,並且設計出了分節的笛身——這種新的設計使得調音變得更容易。長笛必須的機械結構也得到逐步的增加,結構與今天的長笛已經十分的類似。

其中與現代長笛最接近的是一種老式D調德國長笛,據記載這種德國長笛大約在1667年左右在管弦樂隊中出現,自從蘆笛從亞洲傳入歐洲後,德國就是成為其發展的中心,德國長笛的名稱也因此而來,不過這種德國長笛本身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直到20世紀初,仍然保留了原來的特點和用途。這種德國長笛後曾在法國得到一些發展,之後傳回了德國,德國的長笛演奏家兼數學家特奧巴爾德·彪姆Theobald Boehm (1794-1881) 根據之前英國人威廉·哥登的理論,設計製造了一種新式長笛:這種長笛使用的是金屬的材料,金屬材料的使用使長笛更耐用,零件更容易在工廠中批量製造,金屬長笛的音量也比傳統木長笛大,更適合在大型音樂廳表演。此外還有錐形的上管和管體厚度、音孔直徑、音孔之間的距離等一系列特定的規格,這些數據使得長笛的音準進一步得到提高,這種長笛的設計中最重要的就是被稱為彪姆系統的按鍵結構。彪姆系統是一種多鍵聯動的設計,按下一個音鍵,與之關聯的另一鍵也會自動按下,這樣使一個手指就能按下兩個音孔。



長笛的音域和音區
一般的長笛演奏要求音域在中央C至第三個高音C,三個八度。但是目前所知的指法可以到更上方的F音,因此總計三個八度半。實際應用上,在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的D大調長笛奏鳴曲中有使用到長笛的第四個八度的D音。



長笛的按鍵形式,大致可分為四類:

閉孔:按鍵皆為完整的氣密圓蓋,演奏時手指只要接觸蓋緣就能輕鬆按音。
開孔:按鍵為圓環狀蓋,手指必須準確完整按住圓孔。聲音較閉孔明亮,但演奏難度較高。
直列:所有按鍵成一直線排列,結構較少,保養較簡單。
曲列:左手無名指的按鍵較其他按鍵突出1/3,比較符合人體工學,適合初學者,但增加結構複雜度和保養手續。


收錄日期: 2021-04-11 00:39: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4000051KK030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