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a/ac/%E8%90%AC%E6%87%89%E7%99%BD%E8%8A%B1%E6%B2%B9.jpg/150px-%E8%90%AC%E6%87%89%E7%99%BD%E8%8A%B1%E6%B2%B9.jpg
每遇上頭暈身熱,很多人即時會想起塗些白花油。小小一瓶藥油,不止醒腦提神,它的親切氣味,更是家傳戶曉。不知不覺,這個老字號品牌,已經歷80載時間洗禮;不難想像,若有機會翻一翻香港家庭的藥櫃,或許你會發現家家戶戶都放了至少一瓶和興白花油。
品牌從人情味開始
要追溯「白花油」的歷史,得從1927年說起。當年「白花油」始創人顏玉瑩先生,在新加坡專營糖果點心、麵包及食品生意。因為他每天都會親自交伙食到一艘遠洋輪船,在那裏認識了一名德國籍的醫生。這名醫生朋友發現用薄荷、樟腦及薰衣草等製出的藥油可以醫治許多痛症,特別對亞熱帶地區的居民有效,後來這個配方便送了給他。
原來,最初的白花油只是私人性質的藥品。後來因為極受親友的歡迎,顏玉瑩才決定大量生產,推出市場。由於顏玉瑩十分喜愛水仙花(即是白花),就把藥油命名為「白花油」。藥油推出後大受歡迎,1951年正式在香港成立,把藥油改名為「和興白花油」,寓意「家和萬事興」……直至1981年顏玉瑩逝世,遂由其子顏福偉接任「白花油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時至今日,白花油與80年前剛推出的,並無兩樣,仍然是代代相傳的配方,唯獨包裝幾經改變,由最初的公仔樽,變成現在的欖形透明瓶。至於商標,亦由寫上「和興白花油」的鵝蛋形圈,變成水仙花。產品亦不斷創新,例如清幽(花香味)、典雅(鮮果味)兩種香味的白花油、和興活絡油及和興止痛膏、白花膏等。
http://www.singpao.com/20070531/feature/918111.html
歷史
1927年,白花油藥廠創辦人顏玉瑩在馬來西亞研製出一種供塗擦的藥油。他原本是希望能有一種對健康有益並具有多種用途的藥油,能夠為大眾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提供安全的、緊急的、有效的處理。該藥油就是白花油。成功研製初期,白花油只供親朋好友使用。但是由於這種藥油的療效顯著,非常受親朋戚友的歡迎。因此他決定大量生產這種藥油,並供消費者使用。
1927年,顏玉瑩初設廠於新加坡,在香港則由余仁生中藥店代理。1935年以"萬應白花油"在新加坡註冊商標。1945年向南京國民政府衛生部申請販售許可,這時,萬應白花油已行銷中國及東南亞各地。
1950年,他看中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香港設立了和興白花油廠,用香港作為萬應白花油的新生產基地。當萬應白花油在香港投產後,萬應白花油在新加坡的廠房就結束了。他又於1960年代親自引進萬應白花油到台灣。1962年,白花油於台灣的工廠啟用,萬應白花油正式台灣落地生根,成為台灣第一種的中藥複方藥油產品。1960年代,白花油公司發展成為新加坡、香港及台灣等地的跨國企業。
顏玉瑩逝世後他所創立的各地白花油公司因都屬財務獨立之公司,於是各國的白花油公司分家成為必然的事實。而其中的香港公司並在1991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而台灣的白花油廠也是精益求精,在品質及安全上努力。2003年以「外用液劑安全瓶蓋」的設計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第二屆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製造類銅質獎,各地的白花油都在不同的領域各領風騷。
[編輯] 名稱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thumb/5/54/CRIM0029.JPG/150px-CRIM0029.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和興白花油「福仔239」
白花油的原名為萬應白花油,因為顏玉瑩所製藥油的氣味很像水仙,而顏玉瑩的夫人也喜歡水仙花(在南洋又名白花),於是顏玉瑩把這藥油命名為「白花油」。因為白花油對各種日常小疾病都有效,所以前面冠了「萬應」,全名為「萬應白花油」,寓意「萬應萬靈、帶白花香味的藥油」的意思,並且在1935年在檳城及新加坡註冊「萬應白花油」商標。
1970年代,當時的港英政府對品名中的「萬應」有意見(因「萬應」具有誤導成分),香港的「白花油」便更名為和興白花油,而台灣仍叫「萬應白花油」。雖然白花油成為兩個不同品名的白花油,但其配方仍一樣。
[編輯] 主要成分
薄荷腦
冬青油
桉葉油
樟腦
薰衣草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8%8A%B1%E6%B2%B9
不知你合用否!希望可以幫到你!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35.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