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語境中,月亮的基本寓意是“母性”、“女性”,屬“陰”。月亮在神話和先秦兩漢文學中即已被納入女性王國而成為了女性的表徵。自《詩經月出》“月出皎兮”始天邊明月就和淑女佼人結下了難解情緣。月亮常常是美人的代名詞,用月亮來象徵美人是最原始的手法,也是最一般的意義。
人們對神話中的嫦娥,表現出深深的崇敬和依戀。“月殿嫦娥”代表“生命”、“輔佐”和“柔美”.又為月亮和美女的代名詞,李商隱《新月》:“垣娥無粉黛,只是逞嬋娟”。其《霜月》把嫦娥寫得美若天仙:“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其專詠嫦娥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更是給人留下了廣闊的審美想像空間。
無論在當代還是在古典詩歌中,從時代不明的神話和傳說裏,月亮代表的就是女人的神性、女性的原則,就像太陽以其英雄象徵著男性原則一樣。對於原始人和詩人以及當代的夢幻者,太陽就是男性,而月亮則是女性。
在中國文化裏月亮最基本的象徵意義是母親與女性。月亮是女性的詩化象徵,中國式月神“溫馨”、“寧靜”和“超逸”,有一種婉約朦朧通脫淡泊的女性美。
“月喻佳人”模式用月的不同形狀來形容女人的容顏體態美。在日光下,我們能夠看清事物的真實形體,而在月光下,我們只能朦朧神秘地觀察事物,一切都處於睡眠的夢幻狀態。“月喻佳人”則是寫出了女子的夢幻脫俗之美,如韋莊:“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是以月擬人,寫出了良辰美景中少女的秀麗。唐宋詩詞中,常常用“月”來比喻象徵純結、美麗、多情的女子形象。如晏殊的《浣溪沙》用“月”與“霞”來隱喻女子的眉和臉:“鬢嚲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從而讓人可以想像出這位姑娘的美豔。再如晏幾道的《蝶戀花》:“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模樣”,以“綠雲”暗喻少女烏髮,以“新月”暗喻少女遮于烏髮之下的愁眉,描寫出一位少女午睡醒後的閒愁,通過景物的暗示性與象徵性,使少女容態與自然景致相映,造成了濃重的情緒氣氛,情思溢於紙外。直到今天,人們還在以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等詞語來形容女子之美。
文學作品中的“月殿嫦娥”多與愛情聯繫在一起,而“月殿嫦娥”如前所述具有濃厚感傷情愫,因此,詞中月亮集中表現的往往是與愛情、尤其是失敗的愛情相關的內容。愛情作為文學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在詩詞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月亮具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從而構成一種影與形的關係,封建時代,個人的戀情常只能作為一種隱秘,溶于樂曲,藏於詩詞,寄託于明月。“願隨明月人君懷”則是對理想愛情的期待。“月喻佳人”模式寫情人的幽會、分手與別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蓮子”是愛的甜蜜的記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是希冀與嚮往的交織;最後,雖然情人已經離去,但自己對對方的愛戀卻無法割捨:“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愛情的過程除了相聚的喜悅,更多的卻是別離的痛苦。離別時的月亮因為感染了離人的悲傷而顯得朦朧、淒涼,月形也多為象徵殘缺的“殘月”、“斜月”,給人憂傷的感覺。這樣的例詞在宋詞中幾乎觸目皆是。在所有表達分別或訣別的詞中,蘇軾悼念亡妻的《江城子》顯得尤其珍貴。最後一句“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是作者的想像:每一個月色淒涼的夜晚,那千里之外生長著小松樹的荒壟上,妻子一定會因為思念自己而悲傷。這裏,明月帶來的不是溫馨,更不是歡愉,而是無限的悲涼和無邊的衰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