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丙型肝炎(Hepatitis C)亦即是C型肝炎,是繼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之後,醫學界發現的第三種肝炎病毒。
根據香港政府資料,全港約有0.5%人口是丙型肝炎帶病毒者,這群患者患上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比沒患丙肝的人為高。
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的人,潛伏期約為四星期,在一至三個月內或會出現病徵,部分感染者甚至是毫無症狀。丙型肝炎的症狀不明顯,較常見是一些狀似感冒的病徵,如疲倦或輕微發燒,至於肝臟病特有的黃疸卻不一定出現,而若是出現黃疸的話,病情已是較為嚴重。
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不需藥物治療而可自我痊愈,約有百分之六十的患者因為在急性期病發後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而發展至慢性肝炎。大約百分之二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二十年內會發展至肝硬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丙型肝炎所產生的肝癌病者中,幾乎百分之百肝臟都存有硬化現象,因此,丙型肝炎一旦進入肝硬化階段,其衍生肝癌的機會比慢性乙型肝炎更高。
傳染途徑
.接受輸血──由於在1990年之前尚未能偵測出丙型肝炎病毒,換言之,在1990年之前若是帶有丙肝病毒的人曾經捐血,血庫內便會存有帶丙肝病毒的血液,故此在1990年之前曾經手術而接受輸血的人,很有機會由輸血感染丙型肝炎。醫生呼籲這群人士應留意自己是否被感染。
.共用針筒──特別是一群毒品使用者,丙肝病毒有機會通過針筒在使用者中傳播。
.輸入血製品──某些疾病(如血友病)需要注射第八或第九凝血因子血製品作為止血之用,這些血製品若是來自沒有嚴格監管的區域,有造成感染傳染病原菌或是其他疾病的可能。
.性接觸傳播──如果維持個人單一性伴侶的話,性接觸的傳染風險約為1%,若是有多個性伴侶,風險自然增加,使用安全套則可把風險減至最低。
.母嬰傳播──一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也可以在出生時,經由母親傳播至嬰兒。
.不清潔醫療設備──在一些消毒不夠徹底的醫療機構進行醫療行為,如注射、小型手術或牙科治療(脫牙補牙)等,這些醫療機構的用具設備沒有安全保證,病人有增加傳染病感染的風險。
.其他危險行為──包括紋身、穿耳,在身體任何地方穿洞等,甚至不清潔的針灸,也有機會感染丙肝病毒。
高危人群
.接受輸血及需要使用血製品人士,尤其是血友病患者。
.注射毒品吸毒者
.須進行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
.接受腎移植的病人
.曾經有過外科手術,包括美容、口腔手術的人。
.不正當性行為或多個性伴侶及男男性接觸者
.醫護人員、實驗室工作人員,需處理血液或血製品者。
現時治療丙型肝炎病毒主要使用兩種干擾素(Interferon)再加上抗病毒藥物(Antiviral)。干擾素是一種基因產生的蛋白,有助從血液和肝臟裡清除丙型肝炎病毒,更可以對抗肝臟內的疤痕組織形成,減少肝臟發炎,是治療慢性肝炎的首選藥物。現時有不少治療丙型肝炎的藥物處於研發階段,但效果仍屬有限。
治療須看所患的是哪一個基因型,以一型的治愈機會較低,六型的治療機會較好,平均來說,接受干擾素治療陳力元醫生的,在六個月療程後,大約有百分之五十病人肝功能可以回復正常範圍之內。當然也有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療後結果未能滿意。此外,若是合併患有乙型肝炎,會加速丙型肝炎發展至肝硬化,而若合併感染愛滋病,也可以加速丙型肝炎的進展。對於腎病病人,或是腎功能不全的,不應使用抗病毒治療。
不同於甲型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目前仍未有疫苗可幫助預防感染,預防丙肝只能通過一些間接手段,避免接觸丙肝病毒。現時香港的血製品需要經過嚴密的監控,應是非常安全,但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則應盡量減少接受輸血,不要使用不清潔醫療器具。另外,有性接觸應使用安全套,接受針灸治療時,必須找可信賴及合資格的針灸醫師,在合格的牙醫診所進行牙科治療。
香港與內地接觸日益頻繁,無論接受任何醫療治理,應嚴選合資格的醫療機構,勿掉以輕心。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變化快,不像甲型肝炎只要患過一次便可終身免疫,丙型肝炎是有機會重複感染的,所以,不要以為病毒清除後便可終身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