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的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

2008-05-14 2:13 am
淝水之戰的天時地利人和是什麼??
請說明..

回答 (2)

2008-05-15 5:19 pm
✔ 最佳答案
淝水之戰,又稱肥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當時中國北方的前秦欲滅南方的東晉,並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戰爭起源
前秦的苻堅在奪得帝位(357年),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強大,在相當短的時間之內東滅前燕,南取梁(漢中)、益二州,北併吞鮮卑拔拓氏之代,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但一心希望盡早統一中國的苻堅卻嗤之以鼻,並說:「區區長江天險算什麼?我擁有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叫士兵們把皮鞭投入長江,足可斷掉流水了!」,此為成語「投鞭斷流」之典故。王猛死後,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兵力比較
前秦:
27萬氐族兵(主力,投入決戰者15萬),20余萬鮮卑等其他族兵力(主要在荊州戰場),60萬民夫(未投入實際作戰)。號稱百萬
東晉:
8萬北府兵,決戰時,兵力為7萬。

377年,廣陵缺乏良將防守,謝安不顧他人議論,極力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負責長江下游江北一線的軍事防守。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謝玄不負叔父重托,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何謙等人,並訓練出一支在當時的整個中國最具有戰鬥力的精兵——北府兵。

第一階段:淮南之戰
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7萬人進攻襄陽。苻堅又另派10萬多人,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就是17萬。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安在建康佈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謝玄4戰4勝,全殲敵軍。謝安因功封建昌縣公,謝玄封東興縣侯。


[編輯] 第二階段: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沖傾10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游的壓力,苻堅派苻睿、慕容垂、姚萇和慕容暐等人迎戰,自己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以弟苻融為先鋒,於八月大舉南侵。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為前線大都督,謝玄為先鋒,並謝琰、桓伊等人,領8萬兵馬,分三路迎擊秦軍。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以5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10名大將,5萬主力。十二月,雙方決戰淝水,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7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15萬大軍,並陣斬苻融。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然而,晉軍的勝利並非因其軍隊較秦軍精良,而是勝在秦軍過於輕敵以及傳令系統不夠完善,當時兩軍太過靠近淝水岸邊,兩方無法於陸地上作戰,恐將形長期的消耗戰,晉軍遂要求對方稍微後退以便雙方交戰,苻堅不顧將領反對下令後退,由於秦軍人數過多,導致誤傳軍令,後方軍隊一退不可收拾,軍陣渙散,晉軍這才藉機趁亂進攻。

影響

[編輯] 戰後的中國
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東晉乘勝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謝安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退隱而轉為守勢。前秦元氣大傷,苻堅於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萇所殺,各族紛紛獨立,中國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亂的局面,先後成立了十國。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統一北方。而東晉則延續了數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劉裕篡位,改國號為宋;中國的南北朝時代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統一。
2008-05-14 6:05 am
戰爭起源
前秦的苻堅在奪得帝位(357年),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強大,在相當短的時間之內東滅前燕,南取梁(漢中)、益二州,北併吞鮮卑拔拓氏之代,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但一心希望盡早統一中國的苻堅卻嗤之以鼻,並說:「區區長江天險算什麼?我擁有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叫士兵們把皮鞭投入長江,足可斷掉流水了!」,此為成語「投鞭斷流」之典故。王猛死後,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編輯] 兵力比較
前秦:
27萬氐族兵(主力,投入決戰者15萬),20余萬鮮卑等其他族兵力(主要在荊州戰場),60萬民夫(未投入實際作戰)。號稱百萬
東晉:
8萬北府兵,決戰時,兵力為7萬。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儘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2]


[編輯] 戰前準備
377年,廣陵缺乏良將防守,謝安不顧他人議論,極力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出任兗州刺史,鎮守廣陵,負責長江下游江北一線的軍事防守。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謝玄不負叔父重托,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何謙等人,並訓練出一支在當時的整個中國最具有戰鬥力的精兵——北府兵。


[編輯] 第一階段:淮南之戰
378年四月,前秦征南大將軍苻丕率步騎7萬人進攻襄陽。苻堅又另派10萬多人,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就是17萬。襄陽守將朱序死守近一年後,於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堅又派彭超圍攻彭城,秦晉淮南之戰爆發。謝安在建康佈防,又令謝玄率5萬北府兵,自廣陵起兵,謝玄4戰4勝,全殲敵軍。謝安因功封建昌縣公,謝玄封東興縣侯。


[編輯] 第二階段:淝水之戰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沖傾10萬荊州兵伐秦,以牽制秦軍,減輕對下游的壓力,苻堅派苻睿、慕容垂、姚萇和慕容暐等人迎戰,自己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以弟苻融為先鋒,於八月大舉南侵。謝安臨危受命,以謝石為前線大都督,謝玄為先鋒,並謝琰、桓伊等人,領8萬兵馬,分三路迎擊秦軍。十一月,謝玄遣劉牢之以5千精兵奇襲,取得洛澗大捷,秦軍折損10名大將,5萬主力。十二月,雙方決戰淝水,謝玄、謝琰和桓伊率領晉軍7萬戰勝了苻堅和苻融所統率的前秦15萬大軍,並陣斬苻融。淝水之戰以晉軍的全面勝利告終,然而,晉軍的勝利並非因其軍隊較秦軍精良,而是勝在秦軍過於輕敵以及傳令系統不夠完善,當時兩軍太過靠近淝水岸邊,兩方無法於陸地上作戰,恐將形長期的消耗戰,晉軍遂要求對方稍微後退以便雙方交戰,苻堅不顧將領反對下令後退,由於秦軍人數過多,導致誤傳軍令,後方軍隊一退不可收拾,軍陣渙散,晉軍這才藉機趁亂進攻。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3: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3000051KK018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