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到底點樣形成架??

2008-05-14 12:40 am
點解會地震既??

d級數係點分架?

回答 (3)

2008-05-14 4:15 am
✔ 最佳答案
地震的形成原因:

地震,是由於地球表面局部地區有大宗能量釋出,而產生短暫時間之振動或一系列之振動,由此向各方傳布。震源出發處,稱為震央。其深度可發生於地殼表層達七百公里,可分別為淺震自地面至六十公里;中震深度則自六十至三百公里間者;深震深度則在三百公里以上者。淺震在世界各地發生頻率較多,深震僅見於有限之地域。日本深震常發生在三百五十公里深度。東印度群島花海曾見深震達七百二十公里。

地震發生之原因一般深信係由於地殼構造之影響,地層間彈性應變能量經久之聚積,一朝應力趨過於其抑制力量,即使地表岩層產生不同向之位移而產生滑動,於是地震發生。他種原因可能由於塑流之切割,火山活動概括鬱積氣體之爆發,與礦石結晶時容量驟然之變更及多形相之變化,與岩漿在循環中形態之驟易,岩石之滑動,隕石之撞擊,地表泥穴之陷落等等,皆為地震之起因。人為因素在地面所為之爆炸行為,亦能引發局部性地震。


圖片參考:http://dns.hsps.tpc.edu.tw/~j61313/picture/Earthqucke-2.jpg

http://dns.hsps.tpc.edu.tw/~j61313/theme_1.html
地震到底點樣形成架??
參考: 天之心
2008-05-14 6:51 pm
地震是因為地殼內部的石突然震動

當板塊移動時,地殼內部的石,尤其兩塊板塊之間的石,就會產生壓力,壓力會逐漸上升,當板塊不斷移動,正當壓力超過的石的彈性,石就會沿著斷層面破裂,在板塊兩則的石頭就會彈回自己原本的位置,釋放壓力及產生震動


地震的震級通過「黎克特地震震級表」來表示,而烈度則透過「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

某地點的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引致該地點地殼運動的猛烈程度。地震烈度由震動對個人、傢具、房屋、地質結構等所產生的影響來斷定。每次地震的震級數值祇有一個,但烈度則視乎該地點與震中的距離,震源的深度,震源與該地點之間和該地點本身的土壤結構,以及造成地震的斷層運動種類等因素而決定。

包括香港在內的許多地方已經採用了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將地震引致的影響分為12級,由第1級(感覺不到)至第12級(全面損毀)。

 
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 / 黎克特製級數

I 度/ 1 -3 .5
無感。


II 度/ 1 - 3.5
在樓宇上層或合適位置, 且在靜止中的人有感。


III 度 / 3.5 - 4.2
室內有感。


IV 度 / 4.3 - 4.8
懸掛的物件擺動。


V 度 / 4.3 - 4.8
室外有感。


VI 度 / 4.9 - 5.4
人人有感。多數人會驚慌跑出戶外。


VII 度 / 5.5 - 6.1
站立有困難。


VIII 度 / 6.2 - 6.9
行駛中汽車受到影響,若干建築損毀。


IX 度 / 6.2 - 6.9
大多數人恐慌。脆弱的磚石建築被摧毀。


X 度 / 7 - 8.1
大多數磚石建築及木屋均連地基摧毀。鐵軌輕微彎曲。


XI 度 / 7 -8.1
鐵軌大幅度彎曲。地下管道完全失去作用。


XII 度 / 8.1 以上
破壞幾乎是全面的。
2008-05-14 12:43 am
地震(又稱地動)是指由地震波所造成岩石圈的振動。自然現象和人為因素都能造成地震波。


地震的種類

地震一般可分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兩大類。由人類活動,如開山、開礦、爆破等引起的叫人工地震,除此之外便統稱為天然地震。

地震依照深度的不同,又可分為:

淺源地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間;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於300公里。

一般來說, 震源越淺地震的破壞性也越大。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編輯]

地震的大小

目前衡量地震大小的標準主要有震級和烈度兩種。



[編輯]

震級

地震強度大小的一種度量,根據地震釋放能量多少來劃分。目前國際上一般採用美國地震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芮希特和賓諾·古騰堡(Beno Gutenberg)於1935年共同提出的震級劃分法,即現在通常所說的芮氏地震規模。芮氏規模是地震波最大振幅以10為底的對數,並選擇距震央100千米的距離為標準。芮氏規模每增強一級,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1倍。小於芮氏規模2.5的地震,人們一般不易感覺到,稱為小震或微震;芮氏規模2.5-5.0的地震,震央附近的人會有不同程度的感覺,稱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十幾萬次;大於芮氏規模5.0的地震,會造成建築物不同程度的損壞,稱為破壞性地震。芮氏規模4.5以上的地震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監測到。有記錄以來,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19時11分南美洲的智利,芮氏規模達8.9。



具體參見:芮氏規模



[編輯]

烈度

指地震對地面所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程度,由地震時地面建築物受破壞的程度、地形地貌改變、人的感覺等宏觀現象來判定。地震烈度由義大利火山學家Giuseppe Mercalli於1902年提出,從感覺不到至全部損毀分為1-12度。5度以上才會造成破壞。



每次地震的震級數值只有一個,但烈度則因觀測地點的不同而異。



地震分佈

統計資料表明,地震在大尺度和長時間範圍內的發生是比較均勻的,但在局部和短期範圍內有差異,表現在時間和地理分佈上都有一定的規律性。這些都與地殼運動產生的能量的聚累和釋放過程有關。



[編輯]

時間分佈

地震活動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現為在一定時間段內地震活動頻繁,強度大,稱為地震活躍期;而另一時間段內地震活動相對來講頻率少,強度小,稱為地震平靜期。


收錄日期: 2021-04-13 15:33:2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3000051KK0137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