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知識+挑戰 」誰發明茅廁這樣東西? 和甚麼時候開始有茅廁出現?

2008-05-13 4:47 am
誰發明茅廁這樣東西? 和甚麼時候開始有茅廁出現?我很想知道.......

回答 (2)

2008-05-22 6:45 am
✔ 最佳答案
其實人類有如廁的需要,就自然要有如廁的地方。如廁的過程甚為私隱且不確,當然不便公開進行,所以需要隱閉的場所。平民大眾不便使用昂貴的材料如磚頭,木材等建築廁所,“以茅草築廁”,茅草經濟,髒了又可丟掉,看來是理所當然吧。

“廁”最遲在春秋時代出現

較早的典籍稱“廁” 為“清”,或作“溷”、“圊”。《說文》雲:“廁,清也。”《釋名》雲:“溷,為濁;圊,為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廁所又稱“偃”,《莊子•庚桑 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注云:“偃謂屏廁。”看來古人參觀居住房屋,必到廁所去檢查一番,而廁所還須用屏障掩蔽。

以上述說,大致勾劃出了廁所的最初形狀及作用。它顯示了春秋戰國時期,廁所的建設和使用就已經十分規範。《墨子.旗幟》就曾記述那時的公共廁所:在道外設屏,以30步為周長,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


圖片參考:http://economy.guoxue.com/showimg.php?iid=2070


春秋時代就出現一位不慎掉在屎坑淹死的國君,晉景公。據《左傳》記載:西元前581年的一天中午,晉景公姬獳品嘗新麥之後覺得腹脹,便去廁所屙屎,不慎跌進糞坑而死。姬獳很可能是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殉難於廁所的君主,由此暴露出先秦時宮廁的簡陋。

* * *

漢代的廁所

漢代較為普遍的廁所樣式為與豬圈相連,以使養豬、積肥並重。《漢書.武王子傳》“廁中豕群出,壞大官灶”,就證實了漢代廁所的這一特點。

還有,東漢魏晉時的隨葬冥器,鄭州後莊王199號墓出土的漢代與廁所相聯的灰陶豬圈,徐州十裏鋪姑墩出土的東漢晚期的廁所與豬圈,均可證實,這種豬圈與廁所相聯,飼養豬兼及積肥,已作為一種較為標準的生活方式,在漢代普遍實行開來。


圖片參考:http://economy.guoxue.com/showimg.php?iid=2071

漢代廁所造型

* * *

宋代的公廁管理

據《夢粱錄》記載,宋代已經完善的“廁務”管理:

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每日自有出糞人瀽去,這叫“傾腳頭”。這些“傾腳頭”各有主顧,不敢侵奪,或有侵奪,糞主必與之爭,甚者到官府訴訟。

這種專人管理,由專人收集糞便,專倒一處的方式,已具有了行業的性質,這也是公共廁所的一種。由於公共廁所建設、管理得好,宋代城市衛生清潔是聞名於世的,有所謂“花光滿路”之譽。

* * *

明清時期公廁的倒退

明清北京大街上公共廁所就非常少,以至有“京師無廁”之稱。明代王思任在《文飯小品》中曾繪聲繪色作賦道:“愁京邸街巷作溷,每昧爽而攬衣。不難隨地宴享,報苦無處起居。”

清代佚名《燕京雜記》說:北京的公共廁所,入者必須交錢。故人都當道中便溺,婦女也都當街倒便器,加之牛溲馬尿,有增無減,重汙疊穢,觸處皆聞。夏仁虎《舊京瑣記》也說:行人便溺多在路途,雖有厲害的官吏懲治,但頹風不可挽,有的官員也在道上便溺。

至清末時,這種狀況略有改觀。北京各街遍修廁所,不准隨意便溺。備有車輛,裝載糞便,以搖鈴為號。

* * *

經營公廁致富的人

據明末清初無名氏《掘新坑慳鬼成財主》記載,明末清初有一個叫做穆太公的鄉下人。有一天他進城,發現城裏的道路兩旁有“糞坑”,且是收費的。老先生“光顧”之後,發現來解手的人不少,於是他因此確立了自己後半生的飯碗。

回鄉之後,穆老先生請工匠“把門前三間屋掘成三個大坑,每一個坑都砌起小牆隔斷,牆上又粉起來,忙到城中親戚人家,討了無數詩畫斗方貼在這糞屋壁上”,並請一個讀書人給廁所題寫了個別致的名字:“齒爵堂”。為了吸引客流,又求教書先生寫了百十張“報條”四方張貼,上面寫著:穆家噴香新坑,遠近君子下顧,本宅願貼草紙。

這一手很有吸引力,農家人用慣了稻草瓦片,如今有現成的草紙用,加上廁所環境實在優雅,“壁上花花綠綠,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吸引得女子也來上糞坑,穆太公便又蓋起了一間女廁所。

值得說明的是,穆太公的廁所是免費的。原來他領悟到,在鄉下,廁所收費是行不通的。但是,糞便是可以出售的。他便把糞便收集起來,賣到種田的莊戶人家,或者以人家的柴米油鹽來置換。他就這樣因經營公廁當了富翁了。

* * *

其實以上只是講述平民百姓廁所的變遷,有關貴族和皇帝後妃的如廁生活,其實是另有風光,不過字數有限,這裡就不涉及太多了。

參考資料: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6662

http://www.stnn.cc:82/reveal/t20060611_253201.html




2008-05-22 10:08:50 補充:
又沒了圖,大家請往參考資料的網址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6662
看看古代茅廁的造型.
2008-05-15 7:32 am
中國古代廁所多設於房舍外,採「溷廁合一」形式與豬舍相連。通常糞坑頗挖並覆茅草,亦稱「茅坑」或「茅廁」。 中國鄉村的廁所設計多數是比較危險的,因為它中間有一條坑(以供屎尿落下),坑下是一堆糞便和灰的混合物(如廁所是建在地上的話)或是池塘(如廁所是建在池塘邊的話);如果失足從坑中摔下的話,就會屎尿滿身。這種設計是方便收集屎尿作為肥料或讓池中的魚吃屎。 現在,華人主要稱為廁所、化粧室、洗手間、盥洗室、衛生間等。閩南語稱為「屎礐」,廣東話俗稱「屎坑」(無馬桶的廁所)或「屎塔」(有馬桶的廁所),臺灣話則稱為「便所」,為日語借詞。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29 18:50: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2000051KK032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