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蝸牛是屬於軟體動物(Mollusc),與蛞蝓(Slug),蚧,墨魚,八爪魚同類,牠們生活在陸地上及水岸邊,大部份蝸牛的背上有螺綻狀的外殼,是由碳酸鈣質組成,與昆蟲的外殼不同,牠們的身體分成頭部(Head)、腹足(Foot)和內臟部(Visceral Mass)三個部份,頭部和腹足可以伸出甲殼之外但內臟部則在貝殼當中。
蝸牛的頭部有一對眼睛,一對或二對觸角,大多數的蝸牛的眼睛長在後面的較大的觸角的頂端。蝸牛的口中有一條齒舌(Radula),齒舌上有許多排細小的硬化了的突出物,可算是牠們的牙齒。
平坦的腹足是爬行的好構造,腹足底部有足腺,能分泌殊潤滑黏液,潤滑及黏貼地面,使蝸牛可以攀附直立的牆壁,而不致跌下。蝸牛殼的螺旋方向,分兩種形態:順時針方向(dextral form)及逆時針方向(sinistral form)。
其實蝸牛和小蝸牛一出生便有硬殼,因此大蝸牛不必特別照顧小蝸牛,因為這是蝸牛的本性。
蝸牛殼是由內臟部最外面的外套膜(Mantle)所分泌的!蝸牛殼如有小的破損,外套膜可加以修補!蝸牛及螺類都是蝸牛類,只是螺是用鰓呼吸,而蝸牛是用肺呼吸,至於繁殖,牠們是雌雄同體的,即是說,牠們同時具有雌雄兩性的生殖器官。
蝸牛一般指大蝸牛科的所有種類動物,廣義的也包括腹足綱其他科的一些動物,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雖然也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但形狀都相似。
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的殼有左旋或右旋的,有明顯的頭部,頭部有兩對觸角,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
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濕的地方,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干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濕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蝸牛幾乎分佈在全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大小各異,非洲大蝸牛可長達30厘米,在北方野生的種類一般只有不到1厘米。
一般蝸牛以植物葉和嫩芽為食,因此是一種農業害蟲。但也有肉食性蝸牛,以其他種類蝸牛為食。法國人用蝸牛做菜餚,因此培育出一種個大肉厚的勃艮第蝸牛,有40-50厘米長,重達40多克,現在這種人工養殖可食用的蝸牛已經隨同法國烹飪向世界各地傳播。
蝸牛是雌雄同體的,有的種類可以獨立生殖,但大部分種類需要兩個個體交配,互相交換精子。普通蝸牛將卵產在潮濕的泥土中,一般兩到四周後小蝸牛就會破土而出。一次可產100個卵。
蝸牛的天敵很多,雞、鴨、鳥、蟾蜍、龜、蛇、刺蝟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螢火蟲主要以蝸牛為食。
一般蝸牛壽命可以活2-3年,最長可達7年,但大部分可能當年就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
蝸牛在各種文化中的象徵意義也不相同,在中國,蝸牛象徵緩慢、落後;在西歐則象徵頑強和堅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蝸牛的行動預測天氣,芬蘭人認為如果蝸牛的觸角伸的很長,就意味著明天有一個好天氣。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綱: 腹足綱
目: 柄眼目
科: 大蝸牛科
2008-05-11 12:42:34 補充:
習性:蝸牛和蛞蝓大多數素食性,以菌類、瓜果、野菜等植物為食,只有少數肉食性蝸牛、蛞蝓以蚯蚓、蛞蝓或其他蝸牛為食。牠們多在雨後或夜晚活動。太熱、太冷、太乾旱時牠們常躲在殼內休眠;當蝸牛遇到驚嚇危險時也會躲到殼內避難。蝸牛、蛞蝓爬行時是用腹足來爬行,並有足腺可分泌特殊液體,潤滑所爬行的地面,以免腹足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