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對聯??

2008-05-11 8:06 pm
什麼是對聯??有什麼用途??

回答 (4)

2008-05-11 8:16 pm
✔ 最佳答案
以下是網友曾經回答我的資料,我是抄上抄: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

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

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

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

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

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

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

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

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

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

又不能重複。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

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

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

用。
參考資料 http://www2.plktytc.edu.hk/~yml/ccc.htm
2008-05-12 4:25 am
對聯的起源



歷史



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3000年前,中國先民就已使用對偶句了。商周兩漢以來詩人的對偶句及魏晉南北朝以來辭賦中的駢儷句,為後來對聯的產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積累。漢語詞義和漢字字形的特點決定了使用漢語、書寫漢字的文人對於「對偶」的修辭手法情有獨鍾。盛唐以後形成的格律詩、律賦,對偶嚴格精密,對偶句已經是詩文的組成部分,它們的獨立性在漸漸加強。



對聯就是由格律詩的對偶句和駢賦的儷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因此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跟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則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宋代以後,中國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北宋詩人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過年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從此,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進入清代,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特點



1.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按用途類分

* 春聯: 新年專用之門聯。
* 楹聯: 住宅、機關、廟宇、古跡等處所用。
* 賀聯: 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
* 輓聯: 哀悼死者用。
* 贈聯: 頌揚或勸勉他人用。
* 中堂聯:掛於客廳、居室醒目處配合字畫的對聯。



按藝術特點分

* 疊字聯:同一個字連續出現。

* 復字聯:同一個字非連續重複出現。

* 頂針聯: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

* 嵌字聯:包括嵌入序數、方位、節氣、年號、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藥名)等。

* 拆字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有人細分為「拆字、合字、析字」等。


* 音韻聯:包括同音異字、同字異音和疊韻。

* 諧趣聯:取詼諧幽默之意。

* 無情對:上下聯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個字詞卻對仗工整。多數無情對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時歸入諧趣聯。

* 迴文聯:順讀,倒讀,意思完全一樣。
2008-05-11 10:28 pm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歷史
它始於五代,盛於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三千年前,中國先民就已使用對偶句了。商周兩漢以來詩人的對偶句及魏晉南北朝以來辭賦中的駢儷句,為後來對聯的產生在文字上做了原始積累。漢語詞義和漢字字形的特點決定了使用漢語、書寫漢字的文人對於「對偶」的修辭手法情有獨鐘。盛唐以後形成的格律詩、律賦,對偶嚴格精密,對偶句已經是詩文的組成部分,它們的獨立性在漸漸加強。

對聯就是由格律詩的對偶句和駢賦的儷句發展而來的,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因此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持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寫在桃木板上。根據《宋史蜀世家》記載,五代後蜀主孟昶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則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宋代以後,中國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北宋詩人王安石詩中「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當時過年盛況的真實寫照。由於春聯的出現和桃符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人們才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我們今天所見的春聯。據《簪雲樓雜話》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後,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並親自微服出巡,挨門觀賞取樂。從此,文人學士無不把題聯作對視為雅事。

進入清代,對聯曾鼎盛一時,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還傳入越南、朝鮮、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特點
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古代漢語的詞性分類與現代漢語不同),就是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宜相互銜接,不宜重覆。

按位置分
楹聯: 掛於楹柱之上,住宅、機關、廟宇、古跡等處所用。
門聯: 貼於大門之上
中堂聯:掛於客廳、居室醒目處配合字畫的對聯。

按藝術特點分
疊字聯:同一個字連續出現。
復字聯:同一個字非連續重複出現。
頂針聯:前一個分句的句腳字,作為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
嵌字聯:包括嵌入序數、方位、節氣、年號、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藥名)等。
拆字聯:將聯中某一合體字拆成幾個獨體字;有人細分為「拆字、合字、析字」等。
音韻聯:包括同音異字、同字異音和疊韻。
諧趣聯:取詼諧幽默之意。
無情對:上下聯意思毫不相干,但每一個字詞卻對仗工整。多數無情對都非常有趣,完全可以同時歸入諧趣聯。
迴文聯:順讀,倒讀,意思完全一樣。
參考: wiki
2008-05-11 9:21 pm
你 見 過 對 聯 嗎 ? 有 留 意 過 春 節 時 大 門 兩 旁 的 對 聯 嗎 ? 我 們 讀 對 聯 時 , 常 常 為 它 的 巧 妙 工 整 而 拍 案 叫 絕 。
中 國 人 遇 有 婚 嫁 喜 事 , 按 傳 統 都 會 貼 上 對 聯 。 有 一 次 , 男 家 就 貼 了 這 一 副 對 聯 :

有 水 有 田 方 有 米
添 人 添 口 又 添 丁

這 副 對 聯 有 甚 麼 特 別 呢 ?
原 來 辦 喜 事 的 男 家 姓 潘 , 女 家 姓 何 。 婚 禮 之 前 , 女 方 家 長 表 示 : 「 我 們 別 無 所 求 , 只 望 女 兒 吃 得 飽 就 好 了 。 」 而 男 家 亦 說 : 「 我 們 也 只 望 媳 婦 早 日 添 丁 , 讓 我 們 有 孫 子 可 抱 。 」 一 個 嗜 寫 對 聯 的 書 生 知 道 了 這 事 , 就 把 上 面 的 對 聯 送 給 他 們 。 這 副 對 聯 上 聯 以 「 水 」 、 「 田 」 、 「 米 」 合 成 「 潘 」 字 ; 下 聯 以 「 人 」 、 「 口 」 、 「 丁 」 合 成 「 何 」 字 。 聯 中 暗 含 兩 家 人 的 姓 氏 , 而 又 有 家 境 富 裕 、 人 丁 興 旺 的 意 思 巧 妙 之 處 , 怪 不 得 辦 喜 事 的 人 家 都 高 興 得 不 得 了 。
有 人 寫 對 聯 為 人 家 添 喜 慶 , 有 的 人 卻 是 互 相 較 量 , 鬥 嘴 一 番 。
相 傳 蘇 軾 (即 蘇 東 坡 )與 和 尚 參 寥 泛 舟 河 上 , 二 人 興 致 甚 高 , 對 起 對 聯 來 。 後 來 蘇 軾 笑 著 說 : 「 大 和 尚 , 你 看 看 那 邊 。 」 隨 即 指 著 河 邊 。 只 見 一 隻 黑 狗 正 啃 著 骨 頭 , 咬 得 咯 咯 作 響 。 參 寥 見 了 , 為 之 氣 結 , 原 來 蘇 軾 雖 然 沒 有 說 話 , 卻 暗 中 取 笑 參 寥 , 出 了 一 句 上 聯 :

狗 啃 河 上 (和 尚 )骨

參 寥 不 甘 示 弱 , 就 將 一 把 題 有 蘇 軾 詩 的 破 紙 扇 投 進 江 中 , 讓 它 隨 水 飄 流 。
蘇 軾 和 參 寥 二 人 你 看 著 我 , 我 看 著 你 , 都 不 禁 前 栽 後 仰 地 大 笑 起 來 。 原 來 , 參 寥 的 下 聯 是 :

水 流 東 坡 詩 (屍 )

兩 人 都 運 用 了 諧 音 , 開 了 對 方 一 個 玩 笑 。
好 了 , 讀 了 兩 個 有 關 對 聯 的 故 事 , 相 信 你 也 覺 得 十 分 有 趣 吧 ? 不 過 , 你 知 道 對 聯 的 基 本 條 件 嗎 ?
讓 我 們 一 起 學 習 對 聯 的 特 點 吧 。 對 聯 的 特 點 有 三 : 第 一 , 上 下 聯 字 數 要 相 等 , 這 點 很 易 理 解 。 第 二 , 上 下 聯 要 彼 此 對 仗 。 換 言 之 , 上 下 聯 中 相 同 位 置 的 詞 , 要 做 到 詞 性 相 對 ; 同 時 , 上 下 聯 的 句 子 結 構 也 要 相 對 。 這 點 較 難 理 解 , 簡 單 來 說 , 就 如 蘇 軾 和 參 寥 的 聯 , 「 狗 」 和 「 水 」 都 是 名 詞 , 詞 性 相 對 。 至 於 結 構 呢 ? 就 更 複 雜 一 點 了 。 我 們 用 蘇 軾 的 上 聯 為 例 說 明 吧 , 「 狗 啃 和 尚 骨 」 的 句 子 結 構 是 : 主 語 、 謂 語 、 賓 語 。 對 下 聯 時 , 句 子 的 結 構 必 須 相 同 。
到 第 三 點 了 , 這 也 是 最 困 難 的 一 點 。 同 學 們 , 你 知 道 漢 字 在 音 律 上 有 分 「 平 」 、 「 仄 」 嗎 ? 對 聯 的 其 中 一 個 特 點 , 就 是 兩 聯 相 同 位 置 的 字 平 仄 要 相 對 , 即 上 聯 用 平 聲 , 下 聯 就 要 用 仄 聲 (不 是 平 聲 的 字 都 屬 仄 聲 , 換 言 之 , 上 聲 、 去 聲 、 入 聲 都 是 仄 聲 )。 其 中 , 有 些 單 數 位 的 字 , 如 第 一 、 第 三 、 第 五 個 字 , 規 定 沒 有 那 麼 嚴 格 , 用 平 聲 仄 聲 均 可 。
同 學 們 , 讀 過 這 篇 文 章 , 你 明 白 了 對 聯 的 特 點 了 嗎 ? 平 時 多 看 課 外 書 , 除 了 可 以 更 詳 細 地 了 解 對 聯 的 特 點 外 , 還 能 讀 到 更 多 有 趣 又 精 妙 的 對 聯 呢 !

2008-05-11 13:22:35 補充:
對聯之起源:
開始於五代後蜀蜀主孟昶的除日題桃符版聯語「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宋朝和明朝已經開始流行,宋朝的蘇軾、明朝之朱熹,都有聯語傳世,明太組朱元璋且曾在除夕,傳旨公卿、士、庶,門上必需各貼春聯一副。到了清朝春聯大為盛行,以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地。

對聯之分類:
嵌字聯
疊字聯
拆字聯
連環聯
集字聯
對聯之用途:
春聯
名勝古蹟聯
宅第聯
祝壽聯
自壽聯
賀婚聯
哀輓聯
對聯之作法:
(一)對偶法--例如:形名對、運典對、異類對…等等。

2008-05-11 13:22:47 補充:
(二)聲調法—例如:四字聯之正格式「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變格式「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附錄三:對聯賞析

春聯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門

名勝古蹟聯
台南開元寺聯--

寺古僧閒雲作伴

山深世遠月為朋

宅第聯
書齋聯:

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娛

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熟

書齋聯:

書似青山常亂疊

燈如紅豆最相思

賀婚聯
日月同盟,報十二時吉祥如意

天地和傳,慶億萬年富貴壽康

嗯!你要說明了,方許你良宵花弄月

噯!我當溫柔點,才知我常日春如風

哀輓聯
自輓聯:

滿懷希望無窮大

一生事業等於零

為x、y、z,送了君命

叫w、f、s,依靠何人

白話輓妻聯:

媽媽睡著了,千呼萬喚,何日答應?

寶寶聽話吧!你來我去,千古如斯!


收錄日期: 2021-04-29 13:24: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511000051KK0086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