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劇本是一種文學形式,是戲劇藝術創作的文本基礎,編導與演員根據劇本進行演出。與劇本類似的詞彙還包括腳本、劇作等等。
劇本的寫作,最重要的是能夠被舞臺上搬演,戲劇文本不算是藝術的完成,只能說完成了一半,直到舞臺演出之後(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終藝術的呈現。歷代文人中,也有人創作過不適合舞臺演出,甚至根本不能演出的劇本。這類的戲劇文本則稱為案頭戲(也叫書齋劇)。比較著名的如王爾德的《莎樂美》等。而好的劇本,能夠具備適合閱讀,也可能創造傑出舞臺表演的雙重價值。
一部可以在舞臺上搬演的劇本原著,還是需要在每一次不同舞臺、不同表演者的需求下,做適度的修改,以符合實際的需要,因此,舞臺工作者會修改出一份不同於原著,有著詳細註記、標出在劇本中某個段落應該如何演出的工作用的劇本,這樣的劇本叫做「提詞簿」或「演出本」、「台本」(promptbook)。此外,劇本是完整的演出腳本,有另外一種簡單的舞臺演出腳本只有簡短的劇情大綱,實際的對白與演出,多靠演員在場上臨場發揮,而這一種腳本則稱為是「幕表」。
劇本的創作者叫做編劇,或尊稱為劇作家。
劇本主要由人物對話(或唱詞)和舞臺提示組成。舞臺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說話的語氣、說話時的動作,或人物上下場、指出場景或其它效果變換等。
一個典型的劇本例子如下:
公館一室內
王媽:(小心翼翼地)小姐,您還是得注意身子,就吃點東西吧。
趙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媽下)
一部較長的劇本,往往會由許多不同的段落所組成,而在不同種類的戲劇中,會使用不同的單位區分段落。在西方的戲劇中,普遍使用「幕」(Act)作為大的單位,在「幕」之下再區分成許多小的「景」(scene)。中國的元雜劇以「折」為單位,南戲則是以「出」為單位,代表的是演員的出入場順序,而在明代文人的創造後,將「出」改為較為複雜的「齣」。
劇本的結構一般可分為「開端、發展、轉折、高潮、再高潮結局」。 當然根據編劇技巧的不同,結構還會變化。如「佳構劇」。
按照應用範圍,可分為: 話劇劇本,電影劇本,電視劇劇本等。
按劇本題材,又可分為 喜劇、悲劇、歷史劇、家庭倫理劇、驚悚劇等等。
若要寫劇本
可以先區分寫的是舞台劇的劇本或是電影電視的劇本
寫起來也就會不太一樣
舞台劇利用用空間說故事 電影電視利用鏡頭說故事
相同的昰都跟畫面(視聽)很有關
若只昰要單純的寫劇本的話也可不需考慮這些
但是若知道自己的劇本要被用何種方式呈現的話
可以加以考慮
通常有一些基本的(一般的)寫劇本步驟:
1.先想主題精神
每個作品都有他要表現的主題精神 也就是你希望傳達給觀眾的意念或氛圍或感覺(你想達到的目的) 自己先想清楚確定下來 為這個作品找一個方向
2.背景設定與故事構思:整個時空背景 包括人事物的種種設定都需合乎現實(尤其是古代的時空) 這時後需要作資料蒐集的工作 有把握之後就可以構思故事的發展了
(若是舞台劇 這裡也需有舞台上的一些佈景構思)
3.故事詳情:然後可以用敘述故事的方式將整個故事清清楚楚地很細節的講一遍
這是要讓故事的構思更清楚呈現(可加很多細節 包括劇作家的感覺或是角色的感覺...等越細膩越好....這些可幫助下面工作的進行)
4.分場大綱:將寫好的故事詳情作分配
看哪裡到哪裡作段落處理
5.開始寫劇本:這時才昰真正寫作品的開始 加入人物的對話 跟舞台指示(或其他設定)
6.修改:看看整個劇本然後可對劇本作修改
或因為演出狀況看是否需修改
但事實上沒有一定的規範 劇本該如何完成
我想是因為劇本昰個"藝術作品"昰一種"創作"
既為"創作"就代表昰能有無限可能的方法來完成的
而且用到的工具很少 盡情的發揮吧
我想最需注意的只昰劇本情結昰不昰合情合理
或是否達到作者心中的理想即可
以上所提只昰個人淺見 參考方法而已
劇本寫作的實際與竅門四要素 :第一:劇本創作不是無中生有
朋友知道我在寫戲,最常的反應就是會說:「你好棒!那你一定很會編故事嘍?真了不起。」
可是我心裏想的完全不是那麽一回事,因爲戲劇寫作並不等於編故事,而實際的情形,編劇多半是「有所本」的。
通常,戲劇不一定要「說故事」,但說故事的戲劇占最多數。戲劇裏的故事可以有故事的所本,同樣人物有人物的所本,場景或情境都可能有所本,同時媒體或劇場形式風格也都有可以參考借鏡的物件。
嚴格地講,「編劇」比「寫劇本」這個用詞,其實更像是內行人說的語言。
第二:編劇取材有其訣竅與重點,針對重點取材,題材用之不竭
俗語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但劇本創作的取材並不是毫無範圍漫無標準的,懂得戲劇取材的重點,可以使創作素材用之不竭,同時碰到一堆資料或面對當事人的回憶,也能知道如何判斷,到底適不適合戲劇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