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李世民當然有缺點。網友lesterlefantome君對此評論最為精辟,可參看以下幾條題目: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101800478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72602328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71902113
個人認為lesterlefantome君的答案已經可以解答發問者的問題,我只想就其中幾點作補充。
首先,李世民最應該大書特書的罪惡是修改史書。據《唐會要》,此事大概在貞觀十六年,李世民不顧群臣反對,堅持要看國史《起居注》,讀至玄武門之變,認為寫得不當。貞觀十七年,《高祖實錄》、《今上實錄》成書明顯因此而起。這兩部《實錄》,為後來的《舊唐書》、《新唐書》所本,逐一直貽誤後人。
如果有比較《大唐創業起居注》和新舊《唐書》,可以發現李淵原本是一位雄略的皇帝,經李世民一改,就變成了一位庸主。太原起兵本來是李淵主動,平霍邑入關是李淵主持,但卻全歸入李世民的功勞,而李淵只是坐取成果的窩囊廢。又《舊唐書.裴寂傳》太宗批評:「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卻不道貞觀之政本襲武德,「政刑紕繆」明顯是無根據的指控。
至於李建成,其實亦不是庸人,不過經太宗惡意詆毀,一般人又愛以成敗論人,其歷史形象就一落千丈。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6072200881
以上可見,李世民污衊父兄,用心險惡更甚於玄武門變中殺兄殺弟。
稱頌李世民的人,可能都會舉納諫魏徵之事作支持,其實這又是另一個誤會。魏徵政治上屬山東豪傑,唐室重臣多是關隴人,要籠絡爭取這一批社會上影響力大的一群人的支持,自然要依靠魏徵。一旦魏徵做的事越過這工作的權限,李世民便不能容了。史言魏徵死後,李世民知道他與山東盛門杜正倫和關隴集團人物侯君集交通,竟停其子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姻,又撲倒為他建的碑,可證李世民魏徵的關係並不如他人想像般的美好。
呂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中曾評論李世民:「唐太宗不過中材,論其恭儉之德,及憂深思遠之資,實尚不如宋武帝,更無論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無論宋武帝、陳武帝矣。至其能致治平強盛,乃承季漢魏晉南北朝久亂之後,宇內乍歸統一,生民幸獲休息,塞外亦無強部,皆時會為之非盡由於人力。」雖然有人批評太過,但我認為有一定道理。
至於李世民的貞觀之治,其實亦未必如此美好。只是貞觀四年發生了豐收,史書將之大書特書(不要忘記李世民修改過史書的),變成是亙古未有的治世。但貞觀五年,戴冑上表:「比見關中、河外,盡置軍團,富室強丁,並從戎旅。重以九成作役,余丁向盡,去京二千里內,先配司農將作。假有遺余,勢何足紀?亂離甫爾,戶口單弱,一人就役,舉家便廢。」如果貞觀四年的事沒有誇張,為甚麼貞觀五年會變成另一番光景?
李世民治國故然有可肯定之處,但要說他沒有缺點,我不同意。
2008-05-07 00:15:54 補充:
錯字,是固然,不是故然。
2008-05-07 10:53:55 補充:
補充一下:
貞觀四年,《舊唐書》是這樣寫的:「是歲,斷死刑二十九人,幾致刑措。東至於海,南至於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賚糧焉。」貞觀五年卻是「富室強丁,並從戎旅」、「亂離甫爾,戶口單弱」,發問者可自行判斷。
另貞觀六年,太宗「親錄囚徒,歸死罪者二百九十人於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後應期畢至,詔悉原之。」此事歐陽修在《縱囚論》一文曾予以批評,認為是「逆情以干譽」。
太宗為名,無所不用其極,今天人人稱頌,可算是「求仁得仁」。
2008-05-09 19:48:51 補充:
又有錯字,抱歉!
最為精闢......
遂一直貽誤後人......
參考: 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陳寅恪《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呂思勉《隋唐五代史》